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秋夜宿学

标题包含
秋夜宿学
促织声中破月悬,水生寒气近湖边。 城头三鼓夜方半,窗下一灯人未眠。 辛苦诗书怜此日,奋飞功业定何年。 太平干禄无他径,只有乡书可荐贤。
0 1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曹组,男,字汉杰,号云溪,南宋著名词人,出生于江南东路信州(今江西上饶市)。 曹组的生平事迹较为简略,故史书中无详载。据《宋史·艺文志》载:“曹汉杰,信州人,仕至武阶”。由此可知,曹组是宋朝官员...查看更多
SHINE夏-
去完善

译文
在蟋蟀的鸣叫声中,明月高悬;水面上凝结了寒气,靠近湖边。 城头的更鼓已经敲了三回,夜色才刚过一半;窗户下还亮着灯光,有人还未入睡。 为了读书受尽了艰辛,可怜这一天;奋勇腾飞的事业,不知道会在哪一年实现。 要想取得官职获得俸禄,没有别的途径;只有勤学努力,才能被举荐给贤明的君王。
SHINE夏-
去完善
释义
《秋夜宿学》注释如下: 1. 促织声:蟋蟀的鸣叫声,此处用来形容秋天的夜晚。 2. 破月悬:指月亮被云层或雾气遮挡,看起来像是破碎的样子。 3. 水生寒气:指水面上凝结的雾气带来了寒冷的感觉。 4. 城头三鼓:古代城市在夜间敲击三通鼓报时,这里指的是半夜时分。 5. 诗书:指文学典籍,这里指勤奋读书。 6. 怜此日:指同情这个时代的读书人。 7. 奋飞功业:指奋发向前,成就一番事业。 8. 太平干禄:太平盛世中谋求官职。 9. 无他径:没有其他的途径。 10. 乡书可荐贤:通过家乡的举荐来选拔人才。
SHINE夏-
去完善
赏析
《秋夜宿学》曹组: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深夜苦读的场景,表达了其对功名事业的执着追求和坚定信念。首联通过对月亮、湖水和蟋蟀声的描绘,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寒意的秋夜氛围,为后面的抒情铺垫了环境。颔联通过描述时间推移,强调了诗人通宵达旦的学习精神。颈联则表达出诗人对读书生涯的感慨和对建功立业的渴望。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在太平盛世中求得官职并无其他途径,唯有凭借自己的才学和勤奋才能得到他人推荐的坚定信念。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优美,展示了诗人勤奋求学的精神风貌。
SHINE夏-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秋夜宿学》是一首描绘秋日夜景的古诗,作者是宋代诗人曹组。这首诗创作于公元960年至1127年间的宋代。 在创作此诗时,曹组正值人生中年,经历了一定世事沧桑。他曾任小吏,因为文才受到推荐,升任京官。然而,因政治斗争而陷入困境,最终被贬为郡丞,来到远离朝廷的地方任职。在这段时间里,曹组逐渐体会到人生无常和宦海沉浮的无奈,这也为他以后的诗歌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与此同时,当时的时代背景也深刻影响了曹组的创作。宋朝经济繁荣,社会风气较为开明,学术文化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在这种氛围下,文人墨客们纷纷以诗歌抒发内心的情感,形成了独特的文学风貌。曹组作为一名才华横溢的诗人,深受当时社会文化的影响,将个人的经历和感受融入诗篇之中,从而创作出许多感人至深的佳作。
SHINE夏-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