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朝议挽词二首 其二
解组红尘外,忘机白日迟。
烟霞随步武,松竹想风姿。
沇水流清范,盘山厚福基。
乡人应配社,犹恨不期颐。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古代的红尘之外散开,抛却世俗的纷扰,享受白日里的宁静与闲暇。行走在山间,沿途所见是烟霞弥漫的风景,陪伴着我们的还有那挺拔的松树和青翠的竹子,令人想起隐士的风姿。
沇水的清流滋养着这片山水,盘山的深厚沃土成为了福祉的基础。故乡的人们都在这福地生活,然而,遗憾的是,未能如愿以偿地共度百岁之欢。
去完善
释义
1. "解组":脱去官职的意思,这里指辞官。
2. "红尘外":尘俗世界之外的地方,表达作者离开喧嚣世俗的愿望。
3. "忘机":指忘记世俗的纷扰,保持内心的宁静。
4. "白日":太阳,与“红尘”对应,象征脱离世俗之后的宁静生活。
5. "迟":缓慢,形象地描绘出这种生活的节奏。
6. "烟霞":泛指山水风光。
7. "步武":步伐,这里用来表示游览。
8. "松竹":松树和竹子,代表了高尚的节操。
9. "风姿":风度姿态,这里用来赞美李朝议的品质风貌。
10. "沇水":古水名,即今河南济源县北济水,这里用以指代李朝议的家乡。
11. "清范":清白高洁的风范。
12. "盘山":山名,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西北,这里用以形容李朝议家族的繁荣昌盛。
13. "厚福基":福分深厚的根基,表达对李朝议家庭的祝福。
14. "乡人":指同村人或乡亲。
15. "配社":祭祀神灵的场所,这里用作比喻,代表民众对李朝议的敬仰。
16. "期颐":一百岁,这里用来说明李朝议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极高。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诗中,作者通过描绘李朝议的形象,表达了对他的敬仰和怀念之情。首联“解组红尘外,忘机白日迟”,描绘了李朝议远离世俗纷扰,恬淡寡欲的生活态度。他用脱离繁琐政务的方式,过上了悠然自得的日子。接下来的两句“烟霞随步武,松竹想风姿”,进一步刻画了李朝议的高洁品质。他闲庭信步于烟霞之中,仿佛与山水为伴,展现了其仙风道骨的风貌。
颔联“沇水流清范,盘山厚福基”,表达了作者对李朝议的赞美之情。他以流水比喻李朝议清廉的品质,以山脉象征其深厚的福祉,形象地展示了他高洁的人格魅力。
最后一联“乡人应配社,犹恨不期颐”,则是对李朝议去世的遗憾。作者认为,李朝议这样的人物应该得到家乡的敬重和供奉,但遗憾的是,他已经离世,不能再享受人间的美好了。全诗通过对李朝议生平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其品德和成就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流露出深深的惋惜和怀念之意。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名为《李朝议挽词二首 其二》,是宋代诗人范祖禹的作品。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1056年,正值宋朝时期。这个时期,社会相对安定,经济发展迅速,文化艺术繁荣,各种学术思想自由发展。然而,当时的政治环境较为复杂,朝廷内部斗争激烈,官僚腐败现象严重。
在这个背景下,诗人范祖禹的人生经历也颇受时代影响。他早年丧父,家境贫寒,凭借自己的努力成为了一名博学多才的文人。后来,他在朝廷担任官员,但并不善于迎合权贵,因此在官场上的发展并不顺利。尽管如此,范祖禹始终坚持自己的信仰和原则,关注民生,关心国家大事。
这首《李朝议挽词二首 其二》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诗中表达了对故友李朝议的深切怀念之情,同时也反映出了诗人在那个时代的感慨与思考。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出范祖禹对人生、对时代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以及他对于真理、正义的坚定追求。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