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奉和幸安乐公主山庄应制

标题包含
奉和幸安乐公主山庄应制
银河南渚帝城隅,帝辇平明出九衢。 刻凤蟠螭凌桂邸,穿池叠石写蓬壶。 琼箫暂下钧天乐,绮缀长悬明月珠。 仙牓承恩争既醉,方知朝野更欢娱。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银河之南、皇城的一角,清晨时分皇帝的车驾穿过繁华的街道。雕刻着凤凰和龙形图案的宫殿耸立在桂花飘香的地方,而池塘和假山则描绘出了蓬莱仙境的景象。玉质的箫声在天空中回荡,如天籁之音;彩色的装饰品悬挂在明月之下,如明珠般璀璨。受到恩典的臣子们争相欢庆,方才知道朝廷与民间都在共享喜悦与欢乐。
去完善
释义
1.银河南渚:即银河之南的江中小洲。这里指安乐公主山庄所在之地。 2.帝城:皇帝的都城,此处指长安城。 3.平明:太阳初升的时候。 4.九衢:四通八达的大路,这里代指京城。 5.刻凤蟠螭:雕刻凤凰和蟠龙的图案。 6.凌桂邸:高耸的桂木房宅。 7.穿池:挖凿水池。 8.叠石:堆叠山石。 9.写蓬壶:描绘蓬莱仙境的景象。 10.琼箫:玉质的箫管。 11.钧天乐:天上的音乐,此处指宫廷音乐。 12.绮缀:华丽的装饰。 13.明月珠:明亮的珍珠。 14.仙牓:登仙的榜单,这里指科举考试选拔人才的榜单。 15.朝野:朝廷和民间。
去完善
赏析
韦元旦的这首《奉和幸安乐公主山庄应制》描述了皇帝驾临安乐公主山庄的场景。诗人通过对皇室宫殿、园林建筑的描绘,展现出了皇家气派与豪华生活。诗中巧妙运用了“刻凤蟠螭”、“穿池叠石”等富有象征意义的意象,描绘出皇家的庄严与富丽。同时,通过“琼箫暂下钧天乐”、“绮缀长悬明月珠”两句,以音乐、宝物作衬托,展示了皇家宴会的盛况。全诗给人以欢快、喜庆之感,充分体现了诗人的审美情趣和对皇家园林的赞美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奉和幸安乐公主山庄应制》是唐朝诗人韦元旦在唐中宗时期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唐中宗李显到安乐公主山庄游幸的情景,表现了皇室家族的繁华与安乐。 首先,我们来看第一方面:诗词的创作时间。这首诗作于唐中宗在位期间,即公元705年至710年。这一时期,由于武则天退位,李显继位,政局相对稳定,国力逐步恢复,人民生活较为安宁。 其次,我们来看第二方面:该时间段内与作者相关的人生际遇。韦元旦作为唐朝的文人官员,曾在朝廷担任过各种职务。在唐中宗时期,他凭借着自己的才学和政治才能,得到了皇帝的赏识,多次被任命为御史、尚膳奉御等要职。在这个过程中,他与皇室家族建立了密切的联系,也因此有机会参与到皇帝及皇亲国戚的活动之中。 最后,我们来看第三方面:同时间段内与作者有关的时代相关背景知识。在这一时期,唐朝的政治体制逐渐恢复,社会经济和文化也呈现出繁荣的景象。特别是皇家园林的建设,如安乐公主山庄等,成为了当时皇族生活的一个重要标志。此外,唐朝的文化艺术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诗歌、绘画、音乐等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综上所述,《奉和幸安乐公主山庄应制》这首诗歌是在唐中宗时期,韦元旦凭借自己的才学和政治才能在皇室家族中崭露头角时创作的。这首诗不仅反映了唐朝皇室家族的豪华生活,还展示了唐朝政治的稳定和社会文化的繁荣。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