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奉和送金城公主适西蕃应制

标题包含
奉和送金城公主适西蕃应制
柔远安夷俗,和亲重汉年。军容旌节送,国命锦车传。 琴曲悲千里,箫声恋九天。唯应西海月,来就掌珠圆。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怀柔远方,安宁百姓风俗;联姻和睦,看重汉家年间。威仪大军,高举旗帜相送;国家使命,锦车使者传承。 琴声悠扬,悲思万里之情;箫音深远,眷恋九天之上。唯有那西海之明月,照耀掌上明珠圆满。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奉和:写诗与别人相唱和。 2. 金城公主:唐朝时期的公主,唐中宗养女,武则天侄女。 3. 西蕃:指当时的吐蕃王朝,位于今天的西藏一带。 4. 应制:根据皇帝的命令而作的诗。 5. 柔远安夷俗:使远方的民族平静安定下来。 6. 和亲:指两国或两族之间结成婚姻关系以图和平相处。 7. 军容:军队的阵容。 8. 旌节:古代使者所持的符节,这里代指使者。 9. 国命:国家的使命。 10. 锦车:华丽的车子。 11. 琴曲:指《胡笳十八拍》等琴曲,描绘了离别之苦。 12. 箫声:指萧史吹箫的故事,相传萧史吹箫引来凤凰,比喻美满的婚姻。 13. 九天:极高的天空,形容遥远的地方。 14. 唯应:只应。 15. 西海月:西海的月亮,这里指金城公主在吐蕃的生活。 16. 来就:来到,靠近。 17. 掌珠:掌上明珠,这里指金城公主。 18. 圆:圆满,美满。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韦元旦为庆贺唐朝金城公主和蕃时所作,应制诗通常以颂扬皇帝为主题,以此来表达忠诚与祝愿。本诗主题是皇室的和亲政策,通过描述壮观的送亲场面、离别的忧伤情感以及美好祝福表达对这一事件的理解和态度。 首联“柔远安夷俗,和亲重汉年”两句说明了这次和亲的目的:为了安抚边疆的少数民族,增进各民族间的友谊,保持国家稳定。"柔远"、"安夷俗"形象地表达了这种政策的意义,体现出诗人对这一政策的赞赏。 颔联“军容旌节送,国命锦车传”进一步描绘了送别场景,展现出宏大的气魄。"军容"代表士兵整齐划一的军容,显示出皇家威严;而"旌节"则代表了皇帝的命令和旨意,表明此次送亲任务的重要性。同时,"锦车"暗示了皇家尊严和华贵,体现了唐代繁荣的景象。 颈联“琴曲悲千里,箫声恋九天”通过对音乐意象的运用,抒发离别之情。这两句意味着琴音、箫声交织成一幅哀伤的画卷,表达了离愁别绪以及对遥远边疆的牵挂。 尾联“唯应西海月,来就掌珠圆”采用含蓄的表达方式,借"西海月"象征唐与吐蕃的关系,寓意两国和睦相处,共同欣赏如明月般的美好生活。"掌珠圆"暗指金城公主,赞颂其美貌和智慧。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奉和送金城公主适西蕃应制》是唐朝诗人韦元旦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发生在唐玄宗时期(712-756年),当时大唐盛世,国力强盛,民族关系和谐,文化繁荣。 在公元749年,唐朝为了加强汉蕃联盟,决定让金城公主嫁到西蕃和亲。为了庆祝这一历史性的时刻,朝廷举办了一系列的庆典活动,其中包括诗歌唱和。韦元旦作为朝中的著名文人,受命创作了这首应制诗,以表达他对这一事件的赞美和对金城公主的祝福。 在这个特殊时期,韦元旦的人生际遇相对稳定。他在朝廷担任着文官的职位,深受皇帝信任,时常受到皇帝的嘉奖。他的才华得到了充分发挥,他的诗歌作品受到了广泛的赞誉。 唐朝时期,中原地区与周边各民族保持密切交往,文化交流频繁。金城公主出嫁西蕃,正是这种民族关系的体现。在这个背景下,韦元旦创作了这首应制诗,表达了唐朝对外友好的态度,也展示了唐朝对民族文化交融的支持和期望。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