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棹歌词 其四
蜂喧蝶闹奈春何,拂面风香过绮罗。此意少年应未会,第三桥畔落花多。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喧闹的蜜蜂和蝴蝶无法改变春天的来临,春风拂面带着香气飘过华丽的丝绸。少年的情怀无法理解这种意境,在第三座桥上落英缤纷。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西湖:位于杭州市,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
2. 棹歌:用船桨划水发出的歌声。
3. 其四:这是该系列的第四首诗词。
4. 蜂喧蝶闹:形容春天花朵盛开时蜜蜂和蝴蝶忙碌的场景。
5. 奈春何:对春天的无奈。
6. 拂面风香:指微风带来的花香。
7. 过绮罗:形容经过华美的服饰。
8. 少年:年轻人。
9. 第三桥:指西湖周边的某座桥,具体所指已不可考。
10. 落花多:指落花很多,表示春天即将结束。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西湖棹歌词 其四》是清代诗人查慎行描绘西湖美景的一首词。首句“蜂喧蝶闹奈春何”形象地展现了春天的繁盛景象,以蜜蜂和蝴蝶的喧闹表现出了春天的活力。次句“拂面风香过绮罗”则描绘了春风吹拂过湖面,带来阵阵花香的画面,表现出西湖的美丽与恬静。
下两句“此意少年应未会,第三桥畔落花多”则表达了对少年们未能领略到西湖之美的惋惜。诗人在感叹年轻的游人或许不能体会到这份美丽的同时,也暗示出自己对此景的热爱与珍视。这种感慨在结尾一句的“第三桥畔落花多”得到了进一步强化,以落英缤纷的景象象征西湖美景的短暂,提醒人们要珍惜眼前的美好时光。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西湖棹歌词 其四》是清代文学家查慎行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歌创作于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正值清朝鼎盛时期。在这段时间里,查慎行经历了人生的起伏,他曾任翰林院编修、国子监司业等官职,但因受牵连而罢官回乡。
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清朝的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展迅速。西湖作为著名的风景名胜区,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来此游玩、题诗作画。查慎行也受到这一风气的影响,对西湖的美景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因此,他在西湖泛舟时,创作了这组《西湖棹歌词》,以抒发自己的感慨和怀才不遇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