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归
旧国日已远,东秦安在哉。
水云波浩荡,林日影摧颓。
野色撩诗兴,秋风动旅怀。
繋舟还信步,不觉咏归来。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故土已经远离,东方的秦国又在何方?
水面波光粼粼,树林的影子逐渐凋零。
旷野的景色激发着诗意,秋天的风触动旅人的情怀。
停船漫步,不知不觉就吟诵着回来了。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旧国:指的是故乡,即诗人生活过的地方。
2. 东秦:古代地区名,泛指东方的秦国一带。
3. 安在哉:意为“在哪里呢?”表示对某地的询问。
4. 水云:指水面上的云朵,形容水面宽阔。
5. 波浩荡:形容水面波浪起伏的样子。
6. 林日影摧颓:形容夕阳西下时林间的景象。
7. 野色:指野外自然风光的颜色。
8. 撩:挑逗、引发的意思。
9. 秋风:秋天的风,这里用来描绘秋天的气氛。
10. 动:触动、引发的意思。
11. 旅怀:旅行在外的心情或感慨。
12. 繋舟:停船靠岸。
13. 还信步:表示随意行走。
14. 不觉:不知不觉间。
15. 咏归来:指吟咏归来的诗句。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思归”,实际上并没有传统诗歌中对故乡山水风光的直接描绘,而是通过写景、抒怀和叙事的手法表达了对家乡的深深思念之情。
首联即点明主题:“旧国日已远,东秦安在哉?”这里的“旧国”即指诗人远离的家乡,而“东秦”则是用以代指北方故乡的一个雅称。这两句表达了诗人离家日远,想回到家乡的心情。
颔联以写景为主:“水云波浩荡,林日影摧颓。”这里的水云、波浩荡和林日影构成了一个萧瑟而壮丽的画面,烘托了诗人身处异乡的孤独与失落。
颈联则以抒怀的方式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野色撩诗兴,秋风动旅怀。”诗人看到异乡的秋色和自己的离愁交织在一起,不禁触发了心中的诗情画意,同时也感受到了在外漂泊的艰辛。
尾联以叙事的方式呈现了诗人因思念家乡而产生了强烈的回乡愿望:“繋舟还信步,不觉咏归来。”这里的“繫舟”和“信步”描绘出诗人此时在茫茫水域中,突然产生了返回故乡的念头,并马上付诸行动。最后一句“不觉咏归来”则表达了一种不知不觉间已经踏上了回家之路的喜悦。
整体来看,这首《思归》诗的艺术特色在于情感真挚,景物描写和环境氛围的营造恰到好处地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愫,使整首诗既富有诗意,又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思归》是金代诗人傅察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作于金世宗大定年间(公元1161年-1189年),傅察在此时期任太子詹事。这个时期,金国社会相对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诗人傅察出身名门望族,少年时以才华横溢而闻名遐迩。然而在他人生的这个阶段,他的家乡却因战乱被毁,父母双亡,这使得他对自己的处境感到无奈和悲痛。于是,他将这种情感融入到了诗歌中,通过对故乡的思念,表达了他对战争的反感和对和平生活的渴望。
在诗歌的创作过程中,傅察也受到了当时金国文化的影响。金国统治者重视汉文化,推动了诗词歌赋等文学艺术的发展。因此,傅察在创作《思归》时,不仅展现了自己的才情,也体现了金国文化与汉文化的交融。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