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滟滪堆

标题包含
滟滪堆
巨石当江冲,江水皆倒还。夏秋水石斗,怒浪高于山。长年欲下峡,防石如防奸。乘流一无备,拳石皆险艰。独使滟滪誇,千载不可删。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冯山,字允升,号双溪,南宋末年人。他是南宋末年的著名文人,以诗名世,与陆游、杨万里等大家齐名。 冯山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尤擅诗词歌赋。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巨石的湍流在江河交汇之处,江水相互激荡回流。夏季时水流与石头争斗,激起的水浪比山还要高。经验丰富的船夫想要通过险峻的峡谷,需要时刻防备暗礁如同警惕邪恶之人一般。在顺流而下的过程中,任何一点疏忽都可能带来危险。只有滟滪堆的独特景色可以流传千年而不被遗忘。
去完善
释义
滟滪堆:位于重庆奉节县瞿塘峡口。 当江冲:在江河要冲之处。 倒还:指水流回转。 水石斗:指江水与礁石相互激荡。 下峡:顺流而下过三峡。 防石:防备礁石。 防奸:防范奸邪之人。 无备:毫无防备。 拳石:拳头大小的石头。 险艰:艰险。 独使:单独让。 夸:此处指滟滪堆的险峻。 千载:千年之久。 不可删:无法抹去。
去完善
赏析
《滟滪堆》这首诗描绘了长江三峡中滟滪堆的景象。诗的开头以“巨石当江冲,江水皆倒还”两句,形象地描绘出滟滪堆的地理位置和自然形态。接下来,诗人通过“夏秋水石斗,怒浪高于山”两句,表现了滟滪堆在夏季洪水季节所展示出的惊心动魄的壮观景象。 紧接着,诗人从船夫的角度出发,描述了他们对滟滪堆的恐惧与警惕。“长年欲下峡,防石如防奸”两句中的“长年”指的是常年在江河上劳作的船夫,他们面对滟滪堆,如同面临一个潜在的敌人。“乘流一无备,拳石皆险艰”则表达了船夫们在顺流而下时,一旦没有做好准备,小小的石头都可能变成难以逾越的障碍。 最后,诗人用“独使滟滪誇,千载不可删”收尾,表达了滟滪堆的独特之处以及它对于后世的影响。这里的“獨使滟滪誇”可以理解为滟滪堆凭借其奇特景观和险恶地形而独树一帜,“千载不可删”则意味着滟滪堆的独特魅力和其在人们心中的深刻印象将会代代相传,永不磨灭。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滟滪堆(宋)冯山 "巨礁耸立滟滪堆,峡口风波险处多。从此舟行不再见,到头天意却教回。" 这首古诗《滟滪堆》是由宋代诗人冯山所创作的。创作时间为公元960年至1279年的宋代,此时正值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科技发展的繁荣时期,称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苏轼等文学巨匠也活跃在这个时代。 诗人冯山,身为南宋著名的文人,年轻时在科举考试中屡试不第,但他并未放弃对学问的追求。后来,他成为了一位学者,并深受欧阳修的赞赏和器重。他的人生际遇可说是曲折且富有传奇色彩。 而在那个时代背景下,中原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逐渐转移到了南方地区,同时也出现了许多新的城市和文化中心。这样的社会环境为诗人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而三峡之险,滟滪堆之诡奇,对于经常在此航行的船只来说,无疑是一大考验。所以诗人以滟滪堆为背景,表达了自己对自然及人生哲理的深刻反思,以及对人生的无奈和对命运的感慨。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