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功仙尉出示直翁感兴之作辄次其韵
蝇头蜗角使人愁,贪先务胜如争舟。
隠心空逐市朝乐,著眼未省林泉幽。
尘埃平时正汩没,出处与世相沉浮。
由径反诮澹台子,拔葵仍笑公仪休。
怀哉古道久寂寞,凤鸟不至三千秋。
孰知名教真乐地,徒以得失为己忧。
骑马四驰失其驭,放豚一去何当求。
羡君渊源得所自,结交道义相追游。
个中有路傥深造,直与古人为辈流。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小利益让人烦恼,为了追求成功犹如争先恐后的船只。内心追逐着繁华都市的快乐,却忽略了山林泉涧的宁静。在平日里的喧嚣中埋没了自己,与世浮沉,时而出现时而隐没。嘲笑那些为了名利抛弃信仰的人,也讽刺那些表面清廉而实际贪婪的人。曾经的光辉岁月已经远去,凤凰已不在人间。人们只关注自己的得失,却忘记了真正快乐的所在。如同马儿失去控制一样,人们在名利场中失去了自我,如同一头猪被赶走了,不知何时才能寻回真正的自己。我羡慕你的高尚品质,用道义结交真正的朋友。如果你能继续深入探究,你将能够和古人并驾齐驱。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承德功仙尉:名字,官职名。
2. 直翁:诗人自指,表达了对友人李吕的尊敬。
3. 蝇头蜗角:形容细小琐碎的事情,这里表示生活中的琐事让诗人感到烦恼。
4. 贪先务胜如争舟:意为追求名利如同争先恐后的船只一样激烈。
5. 隠心空逐市朝乐:隐心,隐藏内心的想法;市朝,市井繁华之处。这句诗表达诗人虽然身在市井繁华之地,但内心并没有真正的快乐。
6. 著眼未省林泉幽:著眼,注视;未省,未能领悟到;林泉,山林泉石,代指隐居生活。这句诗表达了诗人未能领悟到隐居生活的宁静与美好。
7. 尘埃平时正汩没:尘埃,比喻世俗的烦恼;汩没,沉溺其中。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在日常生活中被世俗的烦恼所困扰。
8. 出处与世相沉浮:出处,出仕与退隐;沉浮,随波逐流。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的出仕与退隐态度无法与世俗保持一致而感到无奈。
9. 由径反诮澹台子:由径,小路;澹台子,即澹台灭明,孔子弟子,曾跟随孔子学习,后因品行问题被孔子逐出师门。这句诗用澹台子的故事来批评那些不遵守道义的人。
10. 拔葵仍笑公仪休:拔葵,拔除葵菜,意指断绝私欲;公仪休,战国时期鲁国的宰相,曾因为拒绝收受贿赂而拔除自家的葵菜。这句诗赞美了公仪休的廉洁奉公精神。
11. 怀哉古道久寂寞:古道,古代的道德规范;寂寞,无人问津。这句诗表达了对古代道德规范的怀念之情。
12. 凤鸟不至三千秋:凤鸟,凤凰,象征贤能之人;三千秋,漫长的岁月。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贤能之人长期未被世人所知的遗憾。
13. 孰知名教真乐地:名教,儒家传统的道德伦理;真乐地,真正快乐的境地。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名教的质疑,认为真正的快乐并非来自名教。
14. 骑马四驰失其驭:骑马,比喻追求名利;四驰,四处奔走;失其驭,失去控制。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追求名利的行为的反思,认为这种行为会让人们失去自我。
15. 放豚一去何当求:放豚,指抛弃世俗欲望;何当求,何时能够实现。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摆脱世俗欲望的追求。
16. 羡君渊源得所自:羡君,羡慕您;渊源,家世背景;得所自,有所依据。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敬意,认为他的成就来源于深厚的家世背景。
17. 结交道义相追游:结交,与人交往;道义,道德原则;相追游,相互追求。这句诗表达了诗人与朋友之间相互追求道德原则的友谊。
18. 个中有路傥深造:个中,其中;傥,如果;深造,深入研究。这句诗表达了诗人认为只要深入探索,就能找到其中的道理。
19. 直与古人为辈流:直与,直接与;古人为辈流,与古人相比。这句诗表达了诗人认为自己可以与古人相提并论。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表达的是诗人对于世俗纷争的厌恶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蝇头蜗角”比喻琐事纷扰,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琐事的反感;而“贪先务胜如争舟”则揭示了世人热衷于名利的心态。诗人借助于对比的手法,通过描绘市井之乐和山林之幽,凸显了尘世的喧嚣和隐逸生活的宁静。“尘埃平时正汩没,出处与世相沉浮”两句道出诗人对于人生的感悟:在这充满尘埃的世界里,人们沉沦在名利之中,而无法找到真正的自我。诗人还以澹台子和公仪休的故事为例,讽刺那些为名利所累的人,强调摆脱世俗纷扰的重要性。最后,诗人对隐逸生活表示向往,并羡慕友人在道义上找到自己的位置。诗人认为,只有深入探索,才能与古人比肩,成为道德修养的楷模。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具有强烈的哲理性和现实意义。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承德功仙尉出示直翁感兴之作辄次其韵》是南宋诗人李吕创作的一首古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时期,具体年代不详。李吕生活在南宋晚期,这个时期国家政权相对稳定,但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仍然尖锐,文人学士们时常感叹时局的不幸和国家命运的忧虑。
在李吕生活的时代,他作为一名知识分子,对国家政治和社会现实有着深刻的关注。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试图通过科举途径实现个人抱负,但最终未能如愿。这种遭遇使他对现实社会产生了强烈的不满和愤懑。因此,他在诗歌中表达了自己对时事的关注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承德功仙尉出示直翁感兴之作辄次其韵》这首诗歌,正是李吕在对当时社会的观察和思考的基础上创作的。在这首诗中,他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自己命运不济的感慨以及对国家时局的忧虑。同时,他也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和对人生的感悟。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