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 赠混真子只诀
道隐无名,包含万象,总在身心。若一言勘破,本来面目,不生不灭,耀古腾今。返照回光,存神绝念,直下承当莫外寻。忠言守,这些儿妙处,至理玄深。真中不许容针。好把阳炉炼浊阴。待阳生冬至,重门深锁,乌飞兔走。虎啸龙吟。片饷回旋,半时交姤,大地山河尽变金。超三界,作蓬莱仙子,寒暑无侵。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道是一种隐秘的存在,它包含了世间万物,潜藏在我们的内心和灵魂之中。如果我们能看破那一层面纱,就会发现道的原本面貌,那是永恒不灭的光辉,穿越古今,闪耀着无限的光芒。我们需要回溯内心,保存精神,摒弃杂念,才能真切地领悟道的真谛。忠实于内心的声音,那些奇妙之处,蕴含着最深奥的道理。在真实中不允许有任何的偏差,就如同用炽热的炉火锻炼浑浊的气息。等到阳气萌发,冬至之时,层层封锁的大门紧闭,一切都将重新焕发生机。这时,无论是虎啸还是龙吟,都能感受到生命的活力。片刻之间,阴阳交汇,大地的山河都将被金色的光辉笼罩。超越三界的束缚,成为蓬莱仙境中的仙子,无论寒暑都无法侵袭。
去完善
释义
1. 沁园春:词牌名,又名“东仙”。以张先词《沁园春·寄都城赵阅道》为正体,双调一百十四字,前段十三句六仄韵,后段十二句五仄韵。另有双调一百十六字,前段十三句七仄韵,后段十三句七仄韵;双调一百十二字,前段十三句五仄韵,后段十二句五仄韵等变体。
2. 王玠:宋朝人士,具体生平事迹不详。
3. 混真子:道教修炼的术语,表示从生死轮回中超脱出来的人。
4. 只诀:指终极的智慧或真理。
5. 道隐无名:道家的思想,认为最高深的道理是不可言说的。
6. 身心:身体和心灵,这里指的是人的整体。
7. 一言勘破:用一句话就能理解透彻。
8. 本来面目:指事物的本质。
9. 不生不灭:道家哲学的观念,认为万物都在不断变化,但没有产生也没有消亡。
10. 耀古腾今:形容光辉永恒,从古至今都闪耀着光芒。
11. 返照回光:比喻深入反思,领悟到其中的道理。
12. 存神绝念:保持精神的清醒,消除杂念。
13. 直下承当:毫不犹豫地接受承担。
14. 忠言守:坚守忠贞之言。
15. 这些儿妙处:这些奇妙的地方。
16. 至理玄深:至高无上的道理非常深奥。
17. 真中不许容针:在真理面前不允许有任何偏差。
18. 阳炉炼浊阴:比喻通过修行来净化内心的污垢。
19. 阳生冬至:阳气在冬至的时候开始生长。
20. 重门深锁:形容严格自律,封闭世俗的欲望。
21. 乌飞兔走:形容时间飞快流逝。
22. 虎啸龙吟:比喻强烈的气势。
23. 片饷回旋:片刻之间就能有所领悟。
24. 半时交姤:半个时辰就能达到和谐的状态。
25. 大地山河尽变金:整个世界都变得美好如初。
26. 三界:佛教术语,指欲界、色界、无色界。这里泛指整个宇宙。
27. 蓬莱仙子:蓬莱是传说中的仙山,蓬莱仙子是指仙人。
28. 寒暑无侵:指超脱于生死轮回,不受世间烦恼困扰。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题“赠混真子只诀”,表达了诗人对道家精神的深刻理解和对生命哲学的独到见解。词人以道家的神秘境界开篇,强调生命的奥妙和宇宙的宏大。词中的“返照回光,存神绝念,直下承当莫外寻”形象地描绘出诗人寻求精神解放的路径,鼓励人们在纷扰的世界中保持内心的平静与理智。
接着,词人以炼丹的过程作为比喻,强调了生命的转化和升华。其中,“待阳生冬至,重门深锁,乌飞兔走,虎啸龙吟”寓意时间的流逝和生命力量的勃发。随后,诗人描述了修行者在内修过程中所感受到的心灵蜕变:“片饷回旋,半时交姤,大地山河尽变金。”
最后,词人表达了通过道家修炼超越世俗烦恼、实现精神自由的期许:“超三界,作蓬莱仙子,寒暑无侵。”整首词展示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洞察,以及其对道家精神的敬仰和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王玠的《沁园春·赠混真子只诀》创作于南宋末年,具体时间难以考据。这段时间,国家内外局势复杂多变,中原沦陷,南宋王朝风雨飘摇。这首诗作反映出的正是诗人在这一特殊时期对人生、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
诗人王玠生活在这样一个历史背景下,他本人也经历了战乱离乱,面对民族的苦难和国家的前途,他的心情自然沉重而无奈。作为一位关心国事的知识分子,他也深感无力回天,于是在这种情况下,他选择了隐逸,寻求精神的解脱和安慰。在这个过程中,他与混真子结识并成为朋友,结下深厚友谊。
这首诗既是诗人对朋友的赠别之作,也是他对自己人生的深刻反思。诗中的“寄傲”、“空山流水”等词语,表达出诗人渴望超脱世俗纷扰,追求清静自在的心境。然而,他并未完全沉溺于此,而是在面对现实困境时表现出坚韧不屈的精神品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