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过方尊师院

标题包含
过方尊师院
羽客北山寻,草堂松径深。养神宗示法,得道不知心。 洞户逢双履,寥天有一琴。更登玄圃上,仍种杏成林。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綦毋潜,字孝通,是唐朝时期的一位文人。他的生卒年份尚无确切的史料记载,大约生活在唐玄宗至德宗年间。他籍贯在今天的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一带。 綦毋潜擅长诗歌创作,尤其是五言古诗。他的诗才横溢,作品风格多...查看更多
小丑皇
去完善

译文
客人来到北山的山峰寻找幽静之地,草屋旁的松树林显得深远宁静。在这里修行,我们学到了如何在心灵深处找寻生命的奥秘,感悟道法的真谛。偶尔在静室内遇到一双足迹,似乎预示着有同道之人已经来过;在高高的天空中响起悠悠的琴声,让人更加感受到了心灵的宁静与世界的空灵。让我们继续攀登高峰,或许那里有着一片仙境般的景色等待着我们去探索;而那满树的杏花,或许有一天会成为引领我们的指引之灯。
小丑皇
去完善
释义
1. 羽客:道士的别称,这里指方尊师。 2. 北山:在今浙江衢县西。 3. 草堂:茅屋,这里指方尊师的住处。 4. 松径:种满松树的小路。 5. 养神:修养精神,这里指修行。 6. 宗示法:阐述道教教义。 7. 得道:领悟道教的真谛。 8. 心:道教认为心灵是认识世界的关键。 9. 洞户:洞窟的门。 10. 双履:鞋子,这里指有人来访。 11. 寥天:天空。 12. 一琴:一张琴,这里指音乐。 13. 玄圃:道家传说中的仙山。 14. 杏成林:比喻道法兴盛。
小丑皇
去完善
赏析
《过方尊师院》这首诗歌描绘了诗人在方尊师院中所见所闻,展现了一幅宁静致远的景象。前两句“羽客北山寻,草堂松径深”描述了方尊师院的地理位置和周边环境,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氛围。接下来的“养神宗示法,得道不知心”则表现了方尊师的修炼之道,他通过养神来领悟佛法,达到了内心的平静与解脱。 接下来的“洞户逢双履,寥天有一琴”描绘了方尊师的生活场景。诗人透过窗户看到方尊师的双足,又在寂静的天空中听到了悠扬的琴声,这些细节都表现出方尊师的超凡脱俗。最后两句“更登玄圃上,仍种杏成林”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方尊师的敬仰之情,他希望有朝一日能登上更高的境界,就像方尊师一样。 整首诗歌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方尊师院的理解和感悟,同时也传达出他对人生哲学的思考。
小丑皇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过方尊师院》是唐朝诗人綦毋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749年,当时唐朝的玄宗皇帝在位,国家政治相对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发展迅速。诗人綦毋潜因在科举考试中未及第,未能进入官场,于是寄情山水,结交僧道,游览名胜古迹,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篇。在这首诗中,他以方尊师院为背景,表达了自己对道家生活的向往和对世间名利的淡泊之情。
小丑皇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