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门
碧松窝里著吾身,风在襟裙月在门。
灯火未残弦诵习,一团清兴许谁论。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我独自一人居住在绿树成荫的别墅里,清风拂过衣袖,月光洒在门前。灯光下,我还在勤奋地学习和诵读,这种高雅的情致又有谁能分享呢?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碧松窝:指住处环境清幽雅致。
2.风在襟裙月在门:以风和月亮的比喻,描述闲适的心境。
3.灯火未残弦诵习:形容夜晚点灯读书的场景。
4.一团清兴:指满怀的雅兴。
去完善
赏析
《倚门》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静谧的环境中,聆听风声、欣赏月光的情景。诗人通过细致的观察和深刻的体验,将内心的宁静与周围环境的和谐融为一体。同时,诗中提到的灯火未残、弦诵习等细节,也展现出诗人勤奋好学的精神风貌。整首诗诗意盎然,给人以宁静致远的感觉。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倚门》是南宋著名诗人徐侨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大约在南宋末年,即公元1190年至1279年之间。在这个时期,南宋朝廷偏安一隅,政治腐败,民生疾苦,战乱频发。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徐侨作为一位关心民生、关注国家的文人,对现实社会有着深刻的认识和思考。
徐侨的一生充满了曲折和磨难。他早年家境贫寒,靠自己的努力进入仕途,但由于种种原因,他的政治生涯并不顺利。他曾多次被贬谪,甚至一度被流放。然而,正是这些人生经历,使他对民间的疾苦有了更深的了解,也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在《倚门》这首诗中,徐侨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当时社会的景象,表达了他对民生的关切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通过对“倚门”这一形象的刻画,他展现了百姓们在战乱中的困苦生活,以及对和平的渴望。同时,他也表达了对南宋朝廷的失望和对国家未来的担忧。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