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舟中坐读鸢飞鱼跃

标题包含
舟中坐读鸢飞鱼跃
欲晦又明天外山,水边鸥鸟去复还。 流行尽是鬼神迹,妙处不在鸢鸟间。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晦:昏暗。这里指天阴下来又重新明亮起来。 2. 天外山:形容远处的山峦。 3. 水边鸥鸟:水边的鸥鸟群。 4. 去复还:离开后又回来。 5. 流行:流动的河水。 6. 鬼神迹:神妙的景象。 7. 鸢(yuān):鹰。 8. 鸢鸟:这里是指鹰在天空飞翔的神态。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舟中游人的视角描绘了自然山水的美景。首句“欲晦又明天外山”,通过光线变化展现出远近层叠的山峦景致。接着的“水边鸥鸟去复还”,则写出游人在欣赏湖光山色时,发现水边的鸥鸟飞来飞去、悠然自得,这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在诗人笔下得到生动的呈现。 颔联“流行尽是鬼神迹”表达出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强调生命的流动和不可预测性如同鬼神莫测。而“妙处不在鸢鸟间”则为全诗增色添彩,暗示美好和感悟无处不在,即使在大自然中最寻常的角落也能找到生活的乐趣和智慧。 整首诗构思精巧,寓意丰富,展现了诗人细腻的观察力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舟中坐读鸢飞鱼跃》是南宋诗人王遂的一首山水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时期,大约在公元1150年左右。王遂生活于南宋高宗、孝宗年间,他曾经担任过地方官吏,后因官场纠纷被迫退隐,从此寄情山水,以诗自娱。 在这个时代,中国正处于南宋与金国对峙的时期,战乱不断,民生疾苦。然而,在江南地区,由于较好的地理条件和相对安定的环境,经济和文化依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王遂身处其中,虽然有过官场经历,但最终选择了远离世俗纷扰,投身自然,寻找心灵的慰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乘舟游览江面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当时的心境:超脱尘世纷扰,享受大自然的美好。这种心境既体现了诗人对时代的无奈,也表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