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葛仙坛 其二

标题包含
葛仙坛 其二
谢公好登山,折屐第三谷。 麻姑乃不到,颇负登山足。 寒杉鸣古珰,涧道泻淙玉。 筇竹白接䍠,吾将追往躅。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谢公喜欢爬山,在三谷中折断木屐。 仙女没能来,辜负了登山的脚力。 寒冷的山风在古老树木间响起,山涧小道上流淌着清澈的水流。 手杖上的竹子洁白如雪,我要追随前人的足迹。
去完善
释义
1. 谢公:指南朝诗人谢灵运。 2. 折屐:指因山势峻峭,行走困难而使木屐断裂的情况。 3. 第三谷:此处的“谷”指的是山谷或山区。 4. 麻姑:古代神话中的女神,传说是寿星的代表之一。 5. 负:辜负,指未能做到某事。 6. 寒杉:寒冷季节生长的松树。 7. 鸣古珰:鸣响着古老的松涛声。 8. 涧道:山间的小溪、沟壑。 9. 泻淙玉:形容溪水清澈透明。 10. 筇竹:一种竹子,可用作手杖。 11. 白接䍠:洁白的衣裳。 12. 吾将追往躅:我将追寻前人的足迹。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以轻松幽默的笔触描绘了登山的情境。首句借谢公(即东晋名士谢安)喜爱登山之事,表达对山水的向往;次句提到麻姑未曾来到此地,似乎颇为遗憾,暗示作者不甘示弱的精神风貌。接着诗人描绘了山林景象:寒杉的声音回荡在空谷,山涧的流水潺潺如清泉。最后两句表现出作者欲效仿古人,追寻他们留下的足迹,展现出豪迈之气。整首诗语言质朴,充满诗意,使人仿佛身临其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葛仙坛 其二》是南宋著名文学家刘泾所作的一首咏史怀古诗。这首词作于公元1264年左右,正值南宋末期。 在这个时期,刘泾的个人生活颇为坎坷。他曾担任官职,但因直言不讳而多次遭贬。他在仕途上屡受挫折,这使得他对国家和民族的忧患意识更加强烈。 同时,这一时期南宋朝廷的腐败、内外矛盾激化等问题愈发严重。在金兵南侵、民族危机日益加深的背景下,刘泾以葛仙坛为寄托,通过追溯历史来反思现实,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期盼。 在这种背景下,刘泾创作了《葛仙坛 其二》一词,通过描绘葛洪升天等神话传说,隐喻着对北宋灭亡的感慨以及对南宋朝廷的期望,抒发了一种渴望中兴却难以实现的无奈之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