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雨亭
尘土孤城空自忙,不知精舍早秋凉。
林间曲折磬三里,天上金光月满堂。
浄饭打鱼刳老木,寒灰添火爇明香。
鹁鸠山脚溪声好,流入人间雨意长。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这座尘土飞扬的孤城里,人们忙碌着,却未察觉到寺庙里已有些许秋天的凉意。
在曲折的树林之间,有个名为三里的村庄,月光洒在那儿,犹如金色的光芒照耀着整个屋子。
用老木头制作鱼食,用冷却的火灰点燃明亮的香,用以供养神佛。
鹁鸠山下的小溪发出动听的水声,这声音如同绵绵细雨,滋养着世间万物。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溪雨亭:古诗标题,指的是溪边的雨中的亭子。
2. 刘泾:宋朝诗人,生卒年不详,字巨济,号东甽老人,以诗闻名于世。
3. 尘土孤城:指的是城市的尘埃,代表城市的繁华与喧嚣。
4. 空自忙:形容一个人忙碌而没有实际收获。
5. 精舍:古代文人雅士的住所或寺院,这里指溪雨亭。
6. 早秋凉:秋天的初期,天气逐渐转凉。
7. 林间曲折磬三里:形容树林之间的曲折小路,磬三里指的是距离大约三里的地方。
8. 金光月满堂:月光洒满屋子,形成一片金黄色的光芒。
9. 浄饭打鱼:用净饭来捕鱼,这里指的是古代的一种生活方式。
10. 刳老木:用刀剖开老的木头,这里用来形容渔民捕鱼的方式。
11. 寒灰添火:用冷却的灰烬来引燃火源,这里用来形容人们烧香拜佛的方式。
12. 爇明香:点燃明亮的香火。
13. 鹁鸠山脚:山脚下,鹁鸠是一种鸟,这里用来形容山脚下的环境。
14. 溪声好:溪水潺潺的声音令人愉悦。
15. 人间雨意长:雨水滋润大地的景象持久不息。
去完善
赏析
《溪雨亭》是一首描绘秋日山间景色的诗。诗中的“尘土孤城空自忙”揭示了尘世的喧嚣与忙碌,与此相对,“不知精舍早秋凉”则表现了诗人对于山中精舍宁静生活的向往。接下来的两句“林间曲折磬三里,天上金光月满堂”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山林间的幽静之美以及月光的明亮。
紧接着的“浄饭打鱼刳老木,寒灰添火爇明香”则以生活中寻常的细节表达了诗人超脱世俗纷扰、追求内心宁静的情怀。最后两句“鹁鸠山脚溪声好,流入人间雨意长”以溪声和雨意为象征,进一步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以及对自然的敬畏之情。整首诗在词句之间展现出一种浓厚的禅意,体现了诗人深沉的精神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溪雨亭》是宋代诗人刘泾创作的一首描绘夏日溪雨美景的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118年前后,正值宋朝中期。在这段时间里,刘泾担任着宫廷文学侍从的职务,负责为皇帝提供文学方面的帮助。
当时,北宋政治相对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发展迅速。刘泾身处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对生活充满热爱,对大自然的美景有着敏锐的观察力。他常常在闲暇时游览名胜古迹,欣赏自然风光。在一次游览过程中,刘泾偶然发现了一个美丽的溪雨亭,被眼前的景色深深吸引,于是挥笔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