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仙坛 其三
空山万幽木,弹以终日风。
无弦自秋曲,奏满天地中。
爱之以心灵,听之以耳聪。
道人抱琴来,此意不可通。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寂静的山谷里,树木环绕,整日吹拂着秋风。
没有琴弦,却好似演绎着秋天的旋律,响彻在整个天地之间。
用心去感受这份美好,用耳朵去聆听这美妙的乐章。
然而有道之人带着琴来了,其中的深意无法轻易领悟。
去完善
释义
空山:指寂静的深山。
万幽木:众多的树木在夜晚显得格外寂静。
弹以终日风:形容风吹过树林发出的声音如同弹琴一般。
无弦:比喻没有琴弦的风声。
自秋曲:自然形成的音乐旋律。
爱之以心灵:用心灵去感受这种美妙的音乐。
听之以耳聪:耳朵灵敏地聆听风声。
道人:修行的人。
抱琴来:带着琴来,这里指道士带来了风琴。
此意不可通:意思是,道士带来的乐器无法表达出大自然美妙的风声。
去完善
赏析
《葛仙坛 其三》是一首描绘山林寂静、风声悠远的诗作。刘泾通过对“空山万幽木”的描绘,展现了山间静谧的氛围,而“弹以终日风”则形象地表现了风吹过树木的声音。这种声音虽然并非由琴弦发出,却如同音乐般美妙,充满了自然的韵味。诗人通过“无弦自秋曲,奏满天地中”的描述,表达了这一现象的神秘和不可思议。同时,诗人以心灵去感受这种美妙之声,体现了他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然而,当道士抱着琴出现时,这种意境似乎被打破了,因为道士无法理解这种天籁之音的美感。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生动的意象和深厚的情感,展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葛仙坛 其三》是南宋诗人刘泾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167年前后,正值南宋孝宗时期。在这期间,刘泾担任官职,但因仕途不顺,多次遭到贬谪。
这个时期的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面临着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挑战。一方面,由于北宋的灭亡,南宋朝廷急于恢复国家尊严和民族地位,积极推行抗金政策;另一方面,官僚腐败严重,政治斗争激烈,导致民间疾苦频发。在这样的背景下,刘泾逐渐对官场失去信心,转而寄情山水,寻求心灵的慰藉。
《葛仙坛 其三》便是刘泾在这一时期的感悟之作。诗中以“石上青萝”的形象描绘出他在葛仙坛上的所见所感,寓意着他对人生命运的深刻反思。通过这首诗歌,我们可以感受到刘泾在时代变迁和个人遭遇中的无奈与感慨,以及他追求精神超脱的愿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