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登麻姑山 其二

标题包含
登麻姑山 其二
石鼓埋入地,荆璧飞上天。 呜呼鲁公碑,风雨三百年。 爱字不爱石,磨灭安得传。 不敢手触之,谓是甘棠篇。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石鼓被埋藏在地下,而宝玉却飞升到天际。 啊,鲁公碑经历了风风雨雨的三百年。 人们更珍视文字而非石头,以至于它们逐渐被磨蚀殆尽,又如何流传后世呢? 我小心谨慎地用手触摸着这些碑文,心中感叹不已,正如对甘棠篇的珍爱一般。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石鼓:指石鼓文,中国最早的石刻文字之一。 2. 荆璧:即和氏璧,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玉璧。 3. 鲁公碑:指唐代书法家颜真卿所书的《颜鲁公碑》。 4. 甘棠篇:出自《诗经·召南》中的一篇,用来赞美召伯的功德。
去完善
赏析
《登麻姑山 其二》刘泾 赏析:本诗描绘了石鼓、荆璧、鲁公碑等古迹,表达了作者对这些历史文化遗产的敬畏之情。诗人通过对比石鼓埋入地和荆璧飞上天的景象,暗示了古迹的命运和时间的无情。同时,通过对“爱字不爱石”的现象的批评,提醒人们要珍惜和保护这些珍贵的历史遗产。在结尾处,诗人以甘棠篇为例,表达了对古迹的热爱和敬仰,同时也揭示了古迹在历史长河中的价值和意义。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登麻姑山 其二》是南宋诗人刘泾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150年,即南宋绍兴二十五年。 此时,刘泾正身处家乡浙江临安,面对时局动荡,他深感忧国忧民的责任重大。他曾多次上疏献策,但未能得到重用。在这首诗中,他借登山之机,抒发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之情。 当时,南宋政权刚刚建立不久,金兵不断南侵,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在这样的背景下,刘泾关注国家大事,希望有所作为,但他的抱负却难以实现。在诗中,他表达了这种无奈的心情和对未来的担忧。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