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城山
拔地山争秀,藏天谷受虚。
云开西蜀后,木老避秦初。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挺拔山峰竞显俊美,隐逸山谷自足虚静。
云雾散开显现蜀地之美,古木参天见证昔日秦朝。
去完善
释义
1. 青城山:位于四川都江堰市西南。是道教的发源地之一,享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誉。
2. 拔地山争秀:形容青城山的山体高耸,独具特色。
3. 藏天谷受虚:山谷中能够接纳天地之气,寓意青城山深奥玄妙之处。
4. 西蜀:指四川地区,这里的山水风光得天独厚,有很多名胜古迹。
5. 木老避秦初:这里提及的是张良的老师黄石公。据传他曾在青城山传授兵书给张良,让张良在日后辅佐刘邦打下汉朝江山。木老一词在这里代表隐逸的高人。
去完善
赏析
《青城山》是宋代诗人刘泾的一首描绘四川青城山的诗作。全诗通过对山的挺拔、谷的深沉的描绘,以及云的飘逸、木的古朴的形象刻画,展现了青城山的险峻与幽深。首联以“拔地山争秀”和“藏天谷受虚”来形容青城山的特点,展示出这座山脉的巍峨壮丽;颔联则通过“云开西蜀后”和“木老避秦初”来揭示青城山的历史底蕴和文化积淀。整首诗语言精炼,意境深远,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空间。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青城山》:“问道青城山,楼阁倚青云。九龙蟠峭壁,三洞隐晴空。积翠连仙观,飞泉挂石门。难知神仙事,遥向白云问。”
创作背景:这首古诗《青城山》的作者是刘泾(约公元1137-1181年),字济川,号青溪子,浙江金华人,南宋时期文人。据传刘泾在四川成都的青城山游览时,被山中景色所感动而写下了这首诗。这个时期的南宋国家局势相对稳定,文化、经济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和发展。刘泾当时以士人身份参与地方政治事务,但他渴望从政,希望有朝一日能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由于生活在文人荟萃的南宋时期,刘泾的作品也深受时代的影响,显示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对道教文化的推崇。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