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章好古过人书画惊世起余作歌
天下爱奇人没量,奇不谀人奇解相。
奇人奇物方合璧,乞与世间人物样。
六朝唐盛始兼得,访古知名已萧爽。
人亡物丧付衰梦,注想后来逢好尚。
元章心自鉴秋月,一路仍行九霄上。
家时菜色无斗粟,书画奇奇世人望。
譬如大海沈百宝,尔辈乘风得之浪。
二王褚陆已天作,老顾如来更天匠。
其余缇袭凡几重,但见光明烂垂象。
珍犀瑞锦扶兰茝,龙跃鸾惊诃魍魉。
金仙讵敢触以手,雪子玉人聊置掌。
余家僻素最沈著,退舍还师觉难傍。
世人往往力能干,未免目虾终惚恍。
缄机伪谬各臣妾,未睹堂堂笔中王。
袖间涩缩气如线,浄几明窗谩瞻仰。
从来所有万钱价,不即臭帤当火葬。
倾心妙绝岂求胜,妄意临摹须杀谤。
端居自号书一品,好事如封绘三藏。
诸郎青出即护持,未肯充饥谬为驵。
余衰二物拟高阁,子可专之世无两。
书来诗往但悠悠,尘土欺人正惆怅。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普天下的奇异之士不计其数,奇特而不谄媚,各自有各自的解读。
非凡之人配非凡之物,就像是上天赐予凡尘的一道光。
六朝唐盛,开始逐渐兼得,古人闻名至今犹存,物是人非,只留一片萧条,我们只能期待未来的发展了。
元代的人们心中自有高洁的秋月,行事直入云霄。尽管物质匮乏,他们却依靠书画赢得了世界的赞誉。
就像在大海中沉藏着无数的珍宝,你们只需借风的助力就可以找到它们。
二王褚陆已像是天生的一样,而老顾如来更像是天赐的巧匠。
其他的作品也是世代传承,只有见到光明才会璀璨夺目。
珍贵的犀牛,美丽的锦绣,就如同那馥郁的花朵,让邪魅的灵魂皆黯然失色。
金仙也不敢用手去碰,冰雪般的仙人只能勉强放在手掌里。
我家的生活简朴而又深沉,闲云野鹤,不为外物所动。
世人往往会用力去追求,结果只是徒劳无功,面目模糊。
那些迎合世俗的作品就是披着伪装的小人,不能领悟真正的笔墨之王。
袖间气若游丝,净几明窗间只能暗自仰慕。
一直以来,这些价值万金的作品从未被人弃之如敝履。
我倾心于这美妙的艺术,却并不祈求胜过别人,随意模仿只会让人指责。
静居在家自称书的一品,喜欢的事情如同被封印的画廊,深藏其中。
孩子们会得到守护,绝不会因为饥饿而犯错。
我的年纪渐大,这两样东西也要高高挂起,你可以独享这份荣誉。
书信来往悠然自得,尘世繁华纷扰,让人无奈又惆怅。
去完善
释义
1. 人亡物丧:指死去的人和失去的事物。
2. 九霄:高空,这里形容技艺高超。
3. 海沈百宝:比喻收藏丰富。
4. 二王褚陆:指的是王羲之、王献之、褚遂良、陆柬之四位书法家。
5. 老顾如来:指顾恺之的画技犹如如来佛祖的神通广大。
6. 纡麝瑞锦:喻指珍贵而精美的书画作品。
7. 扶兰茝:比喻美好的书画艺术。
8. 金仙、雪子玉人:皆指美好的书画艺术品。
9. 缄机伪谬:指伪造的作品。
10. 万钱价:形容书画的价值非常高。
11. 臭帤:指无价值的书画作品。
12. 高阁:比喻珍视和保护书画作品。
13. 世无两:世上独一无二的,独一无二的艺术品。
14. 诗意:诗歌的情感和意境。
15. 尘土欺人:指时间流逝,事物逐渐被遗忘。
去完善
赏析
刘泾的这首《元章好古过人书画惊世起余作歌》,是对元代书法家赵孟頫(字元章)的高度赞誉。诗歌通过描述赵孟頫的书画成就以及自己的观感和评价,展现了其独特的历史视角和审美观念。
首先,作者用“天下爱奇人没量”一句表达了对赵孟頫的极度赞美。接下来的诗句则说明了赵孟頫的独特之处在于他能够融合各种艺术风格,使得他的书法作品成为了一个时代的代表。
在谈到赵孟頫的艺术成就时,作者将其作品与历史上的经典画作进行比较,称赞他的作品达到了六朝、唐代的巅峰水平。同时,作者也提到了那些已经失传的古代佳作,认为它们失去了光辉,应该被后人所铭记。
接着,诗歌详细描绘了赵孟頫的高雅气质和他的艺术作品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力。诗人运用了许多比喻,如“家时菜色无斗粟,书画奇奇世人望”,形象地描述了赵孟頫虽然生活贫困,但他的书法却得到了世人极高的评价。又如“譬如大海沈百宝,尔辈乘风得之浪”,形象地表现了赵孟頫的作品如同海底宝藏,令人叹为观止。
此外,诗歌还强调了赵孟頫的艺术天赋和努力。诗人认为赵孟頫的作品就像是天工之作,无论是王羲之、王献之、褚遂良、陆柬之这些书法大师,还是老顾这样的画家,都无法与其媲美。同时,诗人也指出赵孟頫的其他作品也同样出色,犹如珍贵的犀牛角、华丽的锦绣,使人惊叹不已。
然而,诗人发现世人往往无法理解赵孟頫作品的真正价值,只能欣赏表面美。因此,诗人呼吁人们不要过分关注形式上的模仿,而是要用心去感受赵孟頫作品中的精神内涵。
最后,诗歌表达了诗人对赵孟頫的热爱和支持。他认为赵孟頫的作品是无价之宝,不应该被随意毁坏或者亵渎。他希望自己的孩子们能好好保护这些艺术品,同时也希望赵孟頫能够在艺术道路上越走越远,成为一代宗师。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元章好古过人书画惊世起余作歌》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宋朝末年,具体年份已不可考。这一时期,社会风气较为开放,文人墨客之间相互交流、学习,艺术氛围浓厚。
诗的作者刘泾是当时的知名文人,他才华横溢,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然而,在这个时期,刘泾也遭遇了人生的一些挫折,如科举失利等,这使得他的心境变得更加成熟。
在诗歌中,刘泾对元章的赞美之情溢于言表。元章在当时是一位颇负盛名的书法家和画家,他的作品深受人们的喜爱和赞誉。刘泾在这首诗中以“过人的好古”和“书画惊世”来形容元章的艺术成就,表达了他对元章的高度评价。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