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樵风

标题包含
樵风
樵夫识雨候,风起装樵归。 只顾担重轻,无心问是非。 才观六鹢退,随知少女机。 同行采樵人,先后不相违。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山民能识别天气变化,风儿吹起的时候准备返家。 他只关心自己挑担子的轻重,没有心思去询问对错。 刚刚看到天上飞的鸟退了,就立刻知道快要下雨了。 一起上山砍柴的人,不论先后都不互相耽误。
去完善
释义
1. 樵风:古诗词中常见借指顺应自然之力的意象。此处的“樵风”指的是风吹过来帮助砍柴之人省力的一种自然现象。 2. 识雨候:辨识天气的征兆,此处指识别刮风的前兆。 3. 六鷁退:六鹢是一种古代的船只,六鹢退指船只逆风行驶,比喻艰难前行。 4. 少女机:古代的一种观测气象的工具,用于预测风向、风力等气象条件。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樵夫们在山间劳作的场景和他们的精神风貌。首先,“樵夫识雨候,风起装樵归”写到了樵夫们凭借丰富的生活经验来观察天气的变化,当风起的时候就知道是时候结束一天的砍柴劳动准备回家了。这种生活智慧体现了他们与自然环境的紧密联系和对生活的热爱。 接下来,“只顾担重轻,无心问是非”展示了樵夫们专注的精神状态。在砍柴的过程中,他们只关心自己挑的柴火是重还是轻,而不会去关心那些无关紧要的是非之事。这表现了他们的勤劳和朴实,以及对自身劳动的尊重。 然后,“才观六鹢退,随知少女机”这两句诗通过描绘自然界的现象,表达了樵夫们的敏锐观察力和直觉判断力。当他们看到“六鹢退飞”(古人认为这是预兆水灾的自然现象)时,便能立刻意识到可能有不好的事情发生,体现出他们在生活中的警觉性和适应性。 最后,“同行采樵人,先后不相违”则展现了樵夫之间融洽的关系。尽管他们在砍柴过程中各自忙着自己的事情,但彼此间互相帮助、关爱,不会因争先恐后而产生冲突,体现出劳动人民间的深厚友谊。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樵风》是清代诗人程垣创作的一首描绘山水风光的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以追溯到清朝康熙年间,这是一个政治相对稳定、经济逐渐繁荣的时期。诗人程垣生活在这一时期,他的生活经历和时代背景对这首诗歌的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程垣在年轻时曾游历全国各地,见识了各地的山水风光。他在这段游历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素材,为创作诗歌提供了灵感。在他的笔下,山水风光被赋予了生动的形象和深刻的内涵。 在这一时期,清朝政府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如整顿吏治、发展经济等,使国家逐渐走向富强。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封建制度逐渐暴露出诸多弊端,人们对社会现实的反思和对理想社会的追求愈发强烈。这种社会氛围对诗人的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使他们的作品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价值。 总之,《樵风》这首诗歌的创作背景包括了诗人的游历经历、时代背景和社会氛围等多个方面。这些因素共同塑造了这首诗的独特风貌,使其成为清代诗坛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