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兴 其一
抛抛机中梭,婉婉机中淑。
兰膏媚鬓蝉,笋纤润红玉。
织成锦绣段,光耀绮霞幅。
世无黄钟尺,何以制华服。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抛梭穿梭于织布机间,女子在织布机上娴熟工作。
兰花般的发饰点缀着如蝉翼般的鬓发,手指像竹笋一样纤细灵巧。
编织出华丽的锦绣缎带,光彩照人如同绚丽的晚霞画卷。
世间没有黄钟那样的标准尺度,又怎么能制作出华美的衣服呢?
去完善
释义
1.抛抛:这里是指织布机上织布时来回摆动的样子。
2.机:指织布机。
3.梭:织布工具。
4.婉婉:形容织布时的优美动作。
5.兰膏:一种润发油,能使头发光滑明亮。
6.媚:使...美丽。
7.鬓蝉:古代妇女头饰。
8.笋纤:形容手指细长柔美。
9.红玉:红色宝石,这里借指美女的肌肤。
10.锦绣:华丽的花纹图案。
11.段:通“缎”,织物名。
12.光耀:闪闪发光。
13.绮霞:美丽如晚霞的纺织品。
14.幅:量词,用于布帛等物。
15.黄钟尺:古代的测量长度单位,这里指合适的尺寸标准。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女子的纺纱织布为喻,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和才华的赞美。首句“抛抛机中梭”描绘了女子在织布机上熟练地操纵梭子的情景,展现了她们辛勤劳作的身影;第二句“婉婉机中淑”则表现出她们的温婉气质和娴熟技艺。接着,诗人在描述女子美丽的妆容时,运用了“兰膏媚鬓蝉”和“笋纤润红玉”这样的比喻,形象地展现出她们的婉约之美。接下来的“织成锦绣段”和“光耀绮霞幅”则是对这些美好的锦上添花,将女子的劳动成果进一步升华,使其更具艺术价值。然而,诗人感慨于世上缺乏公正的衡量标准,无法真正体现出这些优秀作品的珍贵之处。诗人在表达这一忧虑的同时,也暗含着对自己才华无人赏识的不满。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名为《杂兴 其一》,是明朝诗人程垣所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明朝时期,具体时间无法确定,但可以从诗的内容和风格上看出,它是在明朝后期社会矛盾日益尖锐的背景下创作的。
在明朝后期,国家政治腐败,人民生活困苦,战乱不断。程垣作为一位关心民瘼的诗人,他通过对现实生活的观察和体验,创作出了许多具有强烈现实主义精神的诗篇。在这首诗中,他以一种独特的视角,描绘了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表达了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程垣本人在明朝末年的生活中也历经坎坷。他曾担任过官职,但因不满官场腐败而辞官回乡。此后,他在家乡过着清贫的生活,以诗歌为伴,抒发胸臆。他的诗才得到了当时文人的认可,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改变自己的人生轨迹,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信仰和价值观。
综上所述,《杂兴 其一》这首诗歌的创作背景是明朝后期社会矛盾激化的现实环境,以及诗人程垣在面对这一现实时所表现出的关注民生、追求理想的精神风貌。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