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铃斋

标题包含
铃斋
乱离固多事,贤哲有要领。 一切本仁义,条教日月炳。 邦民用不犯,闭阁自非省。 犹能肖盖公,使我醉清浄。 春风花满门,午梦日转影。 先已戒铃下,吏至无辄请。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冯时行(1083-1145),字当可,号缙云先生,南宋著名学者、官员。他出生于浙江义乌,年轻时曾游学于太学,后来中举人,历任州县官职。 冯时行在地方任职期间,关心民生疾苦,勤政廉洁,深受百姓爱戴。他...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在这混乱的年代,贤达之人总有把握要领的能力。他们坚守仁爱和正义的原则,犹如日月照耀,璀璨生辉。百姓因此安居乐业,即使身处困境也能自我反省。跟从这样的楷模,让我心生清净,陶醉不已。春风吹开花朵,阳光映照出树影,此刻时光正好。我早己告诉侍卫们不要打扰,如今哪怕是官吏到来,也没有人敢轻易打搅我的清净世界。
去完善
释义
《铃斋》冯时行:这首诗通过描绘一种清净幽雅的生活场景,表达了诗人向往宁静淡泊生活的情怀。各诗句的注释如下: 1. 乱离:指社会动荡、战乱频繁的时期。 2. 固多事:原本事情繁多。 3. 贤哲:指有才德的人。 4. 要领:关键之处。 5. 本仁义:以仁义为本。 6. 条教:规章制度。 7. 日月炳:光明灿烂,比喻规章制度严明。 8. 用不犯:人民遵守规定,不会触犯法令。 9. 闭阁:关闭门窗,表示隐居独处。 10. 自非省:自我反省。 11. 肖盖公:仿效东汉时期隐士盖公的生活方式。 12. 清净:指清心寡欲、不为外物所动的精神状态。 13. 春风花满门:春天时花朵开满门前,象征美好生活景象。 14. 午梦日转影:中午时分阳光透过窗子投射到屋内,形成光影变幻的景象。 15. 铃下:古代侍卫在官署或府第中听候差遣的地方。 16. 吏至无辄请:官吏前来办事时,没有急事不得随意打扰。
去完善
赏析
《铃斋》是南宋诗人冯时行的作品。这首诗通过描绘铃斋(一种古代办公场所)的宁静环境,表达了诗人对儒家道德观念的理解和实践。 首联提到“乱离固多事”,指在战乱和流离失所的时期,人们需要智慧和勇气来面对困境。而贤哲们能够掌握要领,为社会提供指导和帮助。 颔联阐述了一切事物都应该遵循仁义的原则,如同日月一样光明。这体现了诗人的儒家思想,强调道德伦理的重要性。 颈联描述了铃斋的管理方式:百姓不会触犯规定,官员们闭门自省。这种有序的状态显示出诗人在治理方面的能力,以及对自身修养的要求。 尾联则以盖公的典故作结,表明自己向往清静无为的生活。这里的“肖盖公”是指模仿古人盖公的榜样,保持内心的清净。 整首诗以春风、花朵、阳光等元素营造出一种恬静的氛围,表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儒家道德观念的实践。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铃斋》是南宋诗人冯时行所作,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宁静的环境中对自己的反省和觉悟。在创作这首诗歌时,冯时行正经历着人生的转折。他曾任四川省泸州知府,后因直言劝谏宋徽宗不要过度奢侈而被贬职。在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生活的思考和对政治的忧虑。 此时,中国正处于宋朝末年,政治局势动荡不安。皇帝荒淫无度,大臣们尔虞我诈,百姓生活困苦。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冯时行作为一个有良知的文人,对国家的命运充满了担忧。然而,他在被贬谪后,却能够静下心来,反省自己的言行,以一颗平常心去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困境。 因此,《铃斋》这首诗不仅是对冯时行个人经历的写照,也是对他所处时代的反映。在诗中,我们既能感受到诗人对人生哲理的独特见解,也能体会到他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之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