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
北风振野云平屋。
寒溪淅淅流冰谷。
落日送归鸿。
夕岚千万重。
荒坡垂斗柄。
直北乡山近。
何必苦言归。
石亭春满枝。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北风呼啸,吹过原野,云朵与天空齐平。
寒冷的溪水在结冰的山谷中缓缓流淌。
夕阳渐渐落下,送别即将回家的鸿雁。
傍晚的雾气笼罩了无数的山峦。
荒凉的山坡上,北斗七星的勺子挂在天际。
遥远的北方,故乡的山脉仿佛就在眼前。
何必急于说回家呢?春天来临的时候,石头亭子旁边的树枝都会长满绿意。
去完善
释义
1. 北风:指冬季从北方吹来的风。
2. 振:振动,这里形容风声很大。
3. 云平屋:云雾弥漫在房屋之间。
4. 寒溪:寒冷的溪流。
5. 淅淅:水流声。
6. 冰谷:冰雪覆盖的山谷。
7. 送归鸿:看着大雁飞回南方。
8. 夕岚:傍晚时分的雾气。
9. 荒坡:荒废的山坡。
10. 斗柄:北斗七星的柄部,这里用来表示方位。
11. 直北:正北方向。
12. 乡山:故乡的山。
13. 何必:为什么一定要。
14. 苦言归:痛苦地说要回家。
15. 石亭:用石头建造的亭子。
16. 春满枝:春天时花朵开满枝头。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描绘了冬去春来、万物复苏的景象。上阕写冬日景象,寒风呼啸,溪水结冰,太阳即将落山,鸿雁飞回巢穴,而雾气弥漫的山峦重重叠叠。下阕则转入初春,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北方,预示着春天的到来,山坡上的植物开始发芽生长,石亭边的花朵也争相开放,一片生机盎然。全词通过对比冬日的萧瑟和春日的生机,表现了自然界的生命力,表达了诗人对生命、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菩萨蛮》是南宋诗人苏庠的一首词。这首词创作于公元1145年,当时正值南宋初年,金兵南下,中原沦陷,战乱频仍。在这个历史背景下,苏庠以一首《菩萨蛮》表达了他对家国命运的忧虑和对故土的思念之情。
苏庠生于北宋末年,他的一生经历了靖康之难、金兵入侵等重大的历史事件。这些事件使他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也激发了他的爱国情怀。在南宋初年,他与苏轼、辛弃疾等一批爱国文人一样,积极投入到抗金斗争中去,用文字唤起人们的民族意识,抒发自己对家国的热爱和忧虑。
《菩萨蛮》一词反映了南宋初年的时代特征。当时,南宋朝廷偏安一隅,不思北伐,民生凋敝,百姓困苦。在这种环境下,苏庠的词以委婉的笔触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美景,同时也表达了他对故土的眷恋和对国家兴亡的关注。他用“楼头画角风吹醒”来形容战火纷飞的现实,用“惊鸿一瞥江南梦”来表达对家乡美好生活的向往,用“未须愁”来表达自己坚定的信念。
总之,《菩萨蛮》这首词是苏庠在南宋初年这个特定历史时期创作的,他以婉约的笔调抒发了自己对家国命运的忧虑和对故土的思念之情。这首词不仅展示了苏庠的个人才华,也反映了他所处的时代的特点和背景。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