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题爱敬寺
野性竟未改,何以居朝廷。空为百官首,但爱千峰青。
南风新雨后,与客携觞行。斜阳惜归去,万壑啼鸟声。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尽管经过长年的历练,依然保持着纯朴自然的天性;然而,如何在朝廷中立足,成了一个问题。担任百官之首的我,对于风景的喜爱始终如一。在南风的吹拂下,一场及时的新雨滋润着大地;我邀请客人一同品酒,共享这片宁静。夕阳西下时,我们依依不舍地告别,四周的谷壑传来鸟儿欢快的歌声。
去完善
释义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留题爱敬寺”,是作者在游览寺庙时所作,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的政治生活与向往自然生活的冲突和矛盾。
首联以问句起笔,诗人表现出自己无法摆脱山野本性的无奈。虽然身处朝廷高位,但仍无法改变其热爱自然的个性。诗人以询问的形式表达了自己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颔联进一步展现了诗人的心境。虽然身居高位,但他真正热爱的却是山间的风景。这两句诗通过对比手法,凸显了诗人内心对于官场的冷漠与自然之美的热烈向往。
颈联描绘了南风吹拂、新雨后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心情愉悦的情感变化。“与客携觞行”则形象地描绘出诗人与朋友一起游览的情景,充分展示了诗人投身大自然的喜悦。
尾联中,诗人表达了对夕阳将落、归鸟啼鸣的感慨,以景色象征时光流逝,表达出游兴未尽、日暮必须离开的遗憾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留题爱敬寺》是晚唐诗人李建勋在爱敬寺游玩时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寺庙的留恋之情以及对世事无常的感慨。
这首诗歌的创作时间是在晚唐时期,大约公元9世纪末。这个时期的唐朝已经走向衰落,政治腐败、社会动荡,人民生活困苦。然而,在这个时期,佛教却在民间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成为人们心灵的寄托。
在这个时期,李建勋的人生经历也颇为坎坷。他原本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却因为政治斗争而被贬谪到偏远地区。在这个过程中,他亲身体验到了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复杂,这也使他更加珍惜那些美好的人和事物。
在游历爱敬寺时,李建勋被这座寺庙的宁静氛围所吸引,感受到了一种与世无争的超脱之感。这使得他对寺庙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同时也引发了他对人生和世事的深刻思考。在这种背景下,他创作了这首《留题爱敬寺》,表达了自己对寺庙的留恋和对世事无常的感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