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 其一
人事悠悠懒更攀,茅堂静坐白云闲。
夜观明月为高烛,一道清光照万山。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人事变迁懒散应对,茅屋静坐在悠闲的白云间。
夜晚欣赏明月如明亮的烛光,一束光芒照亮群山。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释净端:即道潜,俗姓何,字通叟,自号海岳居士,杭州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北宋诗人、诗论家、书法家。
2. 悠悠:漫长的时间或空间;遥远。
3. 更攀:指拜访朋友或探访名胜。
4. 茅堂:简陋的居室。
5. 静坐:静心打坐。
6. 白云闲:形容一种宁静而悠然的心境。
7. 明月:明亮的月亮。
8. 高烛:高亮的烛光。这里比喻明亮的月光。
9. 一道:一条。
10. 清光:清亮的月光。
11. 万山:无数的群山。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释净端在山间隐居的生活情景。首句“人事悠悠懒更攀”,表明诗人厌倦了尘世纷繁的琐事,选择了避世隐居的生活。“茅堂静坐白云闲”则形象地描述了诗人在山林间的住所,以及诗人悠然自得的心境。
紧接着,“夜观明月为高烛”这句描绘了夜晚诗人赏月时的情景。将明月比作高烛,赋予了明月温暖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明月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而“一道清光照万山”则展现了月光照耀下壮丽秀美的山川景色。整首诗以景抒情,既有诗人个人的恬淡心境,又表现了自然环境的广阔壮美。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山居 其一》是北宋时期释净端所作的一首诗,具体创作时间无法考证。释净端是宋代著名的诗僧,他的诗歌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隐逸生活,表现出与世无争、恬淡自适的情怀。
在这首诗的创作时期,北宋社会相对安定,文人墨客纷纷寄情山水,追求隐逸生活。释净端作为一位出家人,虽然身披袈裟,但他的内心却向往宁静的山居生活,通过这首诗表达了他的这种情感。
在释净端的生活时代,佛教文化在宋代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禅宗思想尤为盛行。释净端作为一名禅僧,他深谙禅宗之理,将禅宗的悟道与人生哲学融入到诗歌创作之中,使得他的诗歌具有浓厚的禅宗气息。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