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送灵师归吴

标题包含
送灵师归吴
灵师殊可尚,颇不类浮屠。 托迹虽依佛,留心独喜儒。 风尘倦京洛,水石隐句吴。 破寺杉松老,南归旧隐孤。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老师非常值得尊重,一点也不像普通的僧人。虽然身份依附于佛教,但他的内心却更热爱儒家文化。厌倦了繁华的城市生活,他选择在水边山间隐居。荒废的古寺中,松树和杉树都显得古老而沧桑,这位回归故乡的隐者,更显孤独。
去完善
释义
1. 灵师:对有道高僧的尊称。 2. 殊:特别,非常。 3. 可尚:值得尊敬和学习。 4. 浮屠:佛陀,这里指佛教教义。 5. 托迹:寄托自己的志趣和才能。 6. 依佛:依附于佛教。 7. 留心:关注,留意。 8. 独喜:唯独喜欢。 9. 儒:儒家学派,这里指儒家经典和学问。 10. 风尘:尘世,这里指京城繁华之地。 11. 倦:厌倦,不喜欢。 12. 京洛:洛阳,中国古都之一。 13. 水石:水和石头,这里指风景优美的地方。 14. 句吴:古地名,今江苏苏州一带。 15. 隐:隐居。 16. 破寺:破旧的小寺庙。 17. 杉松:松树的一种,生长缓慢,材质好。 18. 老:年长,这里指树龄大。 19. 南归:回归南方家乡。 20. 旧隐:过去的隐居生活。
去完善
赏析
《送灵师归吴》是一首描绘作者送别僧人朋友回吴地的诗作。诗人首先赞美了灵师的品行和才学,认为他并非一般的僧侣。虽然生活在佛教环境中,但灵师内心仍然热爱儒家文化。“风尘倦京洛,水石隐句吴”一句表达了灵师厌倦了尘世的纷扰,选择了隐居江南的水乡,这是他对生活的独特追求和人生观的体现。最后,诗人用“破寺杉松老,南归旧隐孤”描绘了灵师将要回归的故乡景象,表达了对他即将离开的不舍之情。整首诗既有对友人归乡的祝愿,又透露出浓厚的离别情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灵师归吴》是北宋时期诗人穆修的一首送别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995年,即宋太宗至道元年。在这一年里,穆修因为与当时的政治氛围不合,选择了辞官回乡,回到了他故乡湖南。在这段时间里,他结识了灵师这位友人,并在临别时写下了这首充满离愁的诗歌。 这个时期的北宋社会,正处于由唐末五代十国战乱向安定过渡的时期。由于战争的影响,文化事业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人们对于文化的渴求也日益增强。在这样的背景下,穆修作为一位文人,他致力于文学事业的振兴,提倡古文运动,反对骈文。然而他的努力并未得到当时社会的广泛认可,这使得他在仕途上屡屡受挫。 在与灵师的交往中,穆修感受到了友情的温暖。在临别时,他将自己的离别之情寄托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故乡的思念。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穆修在面对挫折时的坚韧品质和执着追求,展现了他的人格魅力。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