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初夏病中

标题包含
初夏病中
抱病经清暑,空庭扫紫苔。 花篱妨蝶过,桐井引禽来。 徒有文园渴,更有漳浦才。 可怜余滞骨,无复动心灰。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因病待度过炎暑,打扫庭院铺满紫苔。 花墙阻挡蝴蝶飞过,梧桐水井引来鸟儿嬉闹。 我虽有如司马相如般才华横溢却文思枯竭,又有邓世昌英勇救主之才, 可惜我这老骨头已不堪重用,心灰意冷无法再奋斗了。
去完善
释义
1. 清暑:指初夏时分,气温逐渐升高,进入炎热的夏季。这里用以形容病情在此时的影响。 2. 空庭:空旷的庭院。 3. 紫苔:一种紫色地衣,生长在潮湿的地方,这里用来比喻庭院的荒败景象。 4. 文园:汉文帝时的一座宫苑,这里用来借指诗人的住处。 5. 文园渴:指诗人由于病中口渴而渴求饮水的状态。 6. 漳浦:古县名,位于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这里用以代指诗人自己的才能与才干。 7. 余滞骨:指残留的病根。 8. 心灰:比喻心灰意冷的状态,形容心境低落。
去完善
赏析
《初夏病中》是宋朝诗人钱易的作品。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在初夏患病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对疾病的无奈和对生活的热爱。 首联“抱病经清暑,空庭扫紫苔”,描述了诗人病重在身,却仍然要面对炎炎夏日的情景。诗人虽然病重,但仍然努力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扫除庭院中的紫苔,展现出诗人坚韧的生活态度。 颔联“花篱妨蝶过,桐井引禽来”,诗人通过对花篱和桐井的描绘,表现出大自然的美妙与宁静。虽然病重在身,但诗人仍然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这也是诗人热爱生活的一种表现。 颈联“徒有文园渴,更有漳浦才”,诗人用“文园渴”来形容自己对文学的热爱,同时用“漳浦才”来形容自己的才华。这里诗人表达了自己虽然有疾病困扰,但依然拥有文学才华,对生活充满希望。 尾联“可怜余滞骨,无复动心灰”,诗人以“余滞骨”自嘲,表示自己虽然病重,但仍不屈不挠,不灰心丧气。这里诗人表达了自己坚韧的生活态度,即使面对困难,也要坚持下去。 总之,《初夏病中》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在初夏患病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对疾病的无奈和对生活的热爱。诗人通过展现自己坚韧的生活态度,传递出积极的人生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初夏病中》是宋朝著名诗人钱易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创作于北宋时期,具体年代约在公元960-1127年间。钱易生活在北宋王朝的鼎盛时期,他历任翰林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学识渊博,诗文俱佳。然而,在这首诗中,我们看到的却是一个因病而困顿的诗人的形象。 在这段时间里,北宋政权稳固,经济文化繁荣,各种社会矛盾相对缓和。但是,这种表面上的和谐并没有掩盖住内部的危机。首先,当时的科举制度逐渐暴露出许多弊端,如考试内容的偏颇、选拔方式的局限等。其次,随着官僚体制的日益臃肿,官场腐败现象日渐严重,导致民生疾苦加重。此外,北方边疆的战争压力也一直存在,虽然在与辽、西夏的战争中取得了一定的战果,但潜在的军事隐患仍未消除。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钱易作为一个清醒的士人,对现实有着深刻的洞察。他的诗歌作品往往流露出对社会现实的忧虑和关切。在他的这首《初夏病中》中,他以病中之人自喻,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和对世事艰难的思考。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