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送韦判官赴闽中

标题包含
送韦判官赴闽中
孤棹闽中客,双旌海上军。路人从北少,海水向南分。 野鹤伤秋别,林猿忌夜闻。汉家崇亚相,知子远邀勋。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独自划船在闽中的客人,两位将领是海上的军队。路上很少见到北方的人,海水被分开向南北流淌。 野鹤伤心于秋天的离别,树林里的猿猴害怕夜晚的声音。汉朝尊敬亚相(颜驷),知道你远离是为了追求功勋。
去完善
释义
1. 孤棹:指独自划船行进; 2. 闽中:福建省的别名; 3. 双旌:古代官吏出行时用作仪仗的旗帜; 4. 海水:这里可能指的是浙江海; 5. 从北少:指的是远离北方的地方; 6. 伤秋别:因离别在秋天而感到悲伤; 7. 林猿:树林里的猿猴; 8. 忌夜闻:形容晚上听到声音容易受到惊吓; 9. 汉家:指汉朝; 10. 崇亚相:尊敬东瓯王丞相(沈尹成)的职位; 11. 知子:了解你的才能; 12. 远邀勋:远离家乡建立功勋。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送韦判官赴闽中》诗中,诗人皇甫曾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送别场景以及韦判官即将前往的闽中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氛围。 首联“孤棹闽中客,双旌海上军”,点明了韦判官的出行方式和他即将抵达的目的地。一孤舟、一双旌,形象地展现了韦判官远离故乡,奔赴闽中的情景,突出了他的孤独和坚定。 颔联“路人从北少,海水向南分”,描绘了闽中的地理位置。行人稀少,道路险远,暗示了闽中的偏远。海水向南分,则表达了这里与北方的联系不多。这两句展示了闽中地区环境的艰苦以及离群的地理特征。 颈联“野鹤伤秋别,林猿忌夜闻”,借物抒情,表达了离别时的伤感和不舍。秋天的离别让野鹤哀鸣,夜间的猿啼令人害怕。诗人通过这一景象烘托出与友人离别的沉重气氛。 尾联“汉家崇亚相,知子远邀勋”,表现了诗人对韦判官的期许。汉朝时人们崇尚辅佐国家的大臣,希望韦判官能够在遥远的闽中为国家建功立业。这既是对韦判官的鼓舞,也是对他才能的认可。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歌创作于唐朝时期,具体时间为公元746年左右。当时,作者皇甫曾正处于壮年时期,曾任过监察御史等官职,对民间疾苦有一定的了解和同情。他是一位富有才情的诗人,其诗风清朗,颇具哲理。 在这个时期,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唐玄宗李隆基在位,唐朝国势较为繁荣。然而,表面繁荣的背后却是矛盾重重:贫富差距加大,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在皇甫曾的家乡江南地区,由于地势优越,物产丰富,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这使得皇甫曾对社会现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对民生多艰产生了深深的忧虑。 在这样的背景下,皇甫曾创作了《送韦判官赴闽中》一诗,以表达自己对朋友即将远离故土,远赴福建任职的关切之情。同时,他也借此表达了对自己身处的社会环境的担忧和期待改变的心情。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对友人深厚的友情和对国家社会的深深关注,成为了唐朝时期社会现实的写照。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