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奉陪韦中丞使君游鹤林寺

标题包含
奉陪韦中丞使君游鹤林寺
古寺传灯久,层城闭阁闲。香花同法侣,旌旆入深山。 寒磬虚空里,孤云起灭间。谢公忆高卧,徒御欲东还。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这座古老的寺庙已经传承了很久,而城市里的楼阁也显得宁静。寺庙里弥漫着香花的气息,僧侣们一起研究佛法。而山中的旌旗代表了他们在修行的道路上攀登。寒磬的声音在空旷的山谷中回荡,孤独的云朵在天空中飘荡。想起那位名叫谢安的古人曾在山林中高枕无忧的生活,我仿佛看到了他们将要离开这里,返回城市的身影。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鹤林寺:位于江苏省镇江市的著名古刹,又名竹林寺。 2. 古寺传灯:指寺庙历史悠久,代代相传。灯,佛教用语,比喻智慧、佛法的传承。 3. 层城:即重城,古代城市多采用城堡形式,层层设防,故称层城。这里指镇江山中的城楼。 4. 闭阁:关闭阁楼,指山中居民生活宁静,与世隔绝。 5. 香花同法侣:香花,佛教中用以象征修行者的美好品行;法侣,志同道合的僧侣。此句意为与高僧一起欣赏美景。 6. 旌旆:旌旗,古代出行时的仪仗装饰。 7. 寒磬:磬,古乐器,以石或玉制成;寒磬形容磬声悠扬,传递出深深的禅意。 8. 虚空:佛教用语,指世界虚无无实,万物无常。 9. 孤云起灭:孤云,比喻人生际遇;起灭,表示世事变化无常。 10. 谢公忆高卧:谢公,东晋名将谢安;高卧,指隐居山林,不问世事。这句用谢安的典故,表达诗人向往超脱世俗的心境。 11. 徒御:车夫和马匹,泛指随从人员。 12. 欲东还:表示即将结束游历,回归尘世。
去完善
赏析
这首五言古诗描绘了诗人陪同韦中丞游历鹤林寺的所见所感。首联“古寺传灯久,层城闭阁闲”,描述了鹤林寺历史悠久,寺庙内灯火通明,而城楼则显得静谧安宁。这两句诗为全诗营造了古朴宁静的氛围。 颔联“香花同法侣,旌旆入深山”,形象地描绘了寺庙里的僧侣们与鲜花共舞,悠扬的法音在深山回响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宗教生活和自然风光的热爱。 颈联“寒磬虚空里,孤云起灭间”,进一步描绘了寺中的景象。寒冷的山谷之中,磬声悠扬,如浮云般时起时灭。这两句既有视觉上的描绘,又有听觉上的感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敏锐观察力。 尾联“谢公忆高卧,徒御欲东还”,则以谢安的故事作结。诗人借谢安的高卧典故,表达了自己渴望过上清静生活的愿望,同时也暗示了世俗生活的纷扰和烦恼。这首诗通过对鹤林寺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禅宗佛法的敬仰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同时传达了超脱红尘、向往自由的精神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奉陪韦中丞使君游鹤林寺》是唐朝诗人皇甫曾的作品。这首诗创作于公元756年左右,正值安史之乱时期。在这个动荡的年代,许多诗人都以诗歌表达了他们的忧国忧民之情和家国情怀。 作者皇甫曾在这一时期的人生际遇颇为坎坷。他曾经担任左补阙、监察御史等官职,但因为政治原因被贬谪至江南一带。在流寓期间,皇甫曾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一起游览名胜古迹,抒发忧国忧民的情怀。 这个时期的历史背景复杂而严峻。公元755年,安禄山发动叛乱,攻破洛阳,第二年攻破长安,唐玄宗被迫逃往四川。在这场战乱中,许多百姓流离失所,家园被毁。朝廷为了平定叛乱,动员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国家财政陷入困境。在这种背景下,诗人皇甫曾通过游历鹤林寺,表达了对和平与繁荣的期盼,以及对国家和人民的关爱。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