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山下泉

标题包含
山下泉
漾漾带山光,澄澄倒林影。那知石上喧,却忆山中静。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波光粼粼的山水相互辉映,宁静的树林倒映在水中。难以想象石头上的喧闹,反而让我怀念起山中的寂静。
去完善
释义
1. 漾漾:水流摇曳的样子。 2. 带:映带,映照出。 3. 澄澄:清澈透明。 4. 倒:投射,倒映。 5. 那知:哪知道。 6. 却忆:却回想起。
去完善
赏析
《山下泉》是唐代诗人皇甫曾创作的一首描绘山水风光的诗。诗中通过对山下的泉水流动及其倒映的树林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之情。 首句“漾漾带山光”,以山为背景,写出了泉水的波光粼粼之态,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山下水流的光泽与动感。次句“澄澄倒林影”,通过水面倒映的树木身影,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和立体感。这两句共同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给人一种清新、宁静的感觉。 接下来的两句“那知石上喧,却忆山中静”,从视觉转到了听觉,通过对比山下水流的喧嚣和山中环境的静谧,表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这里“那知”和“却忆”两词巧妙地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感触和理想中的生活串联起来,使整首诗在描绘自然景观的同时,也传达出了作者的人生态度。 综上所述,《山下泉》这首诗以其生动的描绘、丰富的情感以及深远的寓意,成功地展示出诗人对自然美的敏锐洞察和对宁静生活的渴望,是一首充满哲理和艺术魅力的佳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山下泉》是唐朝诗人皇甫曾在安史之乱时期所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通过描绘山下的清泉,表达了诗人在乱世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和平的期盼。 在创作这首诗时,皇甫曾正生活在安史之乱的动荡时期。这场战争导致国家分裂,民生疾苦。作为一名文人墨客,皇甫曾无法像战士那样上战场杀敌,但他希望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对国家的忧虑和关切。 在这个特殊时期,皇甫曾的生活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他被迫离开家乡,四处流浪,体验了民间的困苦生活。这些经历使他对百姓的苦难有了更深刻的体会,也更加坚定了他渴望和平的心愿。 此外,唐朝中后期,佛教文化非常盛行,许多文人都受到了佛教思想的影响。皇甫曾也不例外,他在诗中引用佛教教义,表达了对世间纷争的厌倦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