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少微上人东南游
石梁人不到,独往更迢迢。乞食山家少,寻钟野寺遥。
松门风自扫,瀑布雪难消。秋夜闻清梵,余音逐海潮。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石桥罕有人迹,独自前往更显路途遥远。向山间人家求食不多,寻找寺庙钟声更是遥远。
松树林的大门被风吹拂干净,瀑布的水滴在严寒中难以消融。在秋天的夜晚聆听深沉的诵经声,余音如同海潮般涌来。
去完善
释义
1. 石梁:指古人架在险峻地方的石桥,这里可能是指诗人在江南地区的某个地方看到的一座古桥。
2. 迢迢:形容遥远的样子,这里表达了诗人送少微上人的路途之远。
3. 乞食:僧侣向百姓乞讨食物的行为,这里是诗人描述少微上人在山林中化缘的情景。
4. 山家:山中的农户或寺院,这里指的是少微上人沿途所拜访的山中人家。
5. 寻钟:寻找钟声的来源,这里形象地描绘了少微上人寻找寺庙的过程。
6. 松门:用松树作为围墙的门,这里表达了山野之间的宁静氛围。
7. 瀑布雪:瀑布溅起的水花在阳光下形成类似雪花的效果,这里用以形容瀑布的景象。
8. 清梵:清净的诵经声,这里表达了诗人对少微上人夜晚在山寺诵经的想象。
9. 余音:指诵经声音消失后仍能听到的部分,这里表达了诵经声的悠扬。
10. 海潮:指大海涨潮的声音,这里用以形容诵经声传播的距离之远。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皇甫曾写给一位名叫少微的上人的赠别诗,表达了诗人对其友人远离尘世喧嚣,追求信仰生活的敬仰之情。首先,“石梁人不到,独往更迢迢”说明了少微上人所去的地点人迹罕至,远离红尘的喧嚣,这也体现出他独自修行的艰辛与坚定。随后“乞食山家少,寻钟野寺遥”则描写了他日常生活中的简朴和追寻佛音的过程。
接下来,“松门风自扫,瀑布雪难消”描绘了修行环境的美好与宁静,通过对松门、瀑布等自然景色的描述,衬托出少微上人在这种环境中修行的勤奋和毅力。最后,“秋夜闻清梵,余音逐海潮”则展现了他在如此幽静的环境中聆听佛法、潜心修炼的精神境界,同时也寓含着他的信仰如同大海般深广。整首诗通过对少微上人日常修行的描绘,表达出了诗人对他坚定不移信仰和崇高人格的敬仰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少微上人东南游》是唐代诗人皇甫曾在安史之乱后创作的一首送别诗。这首诗是写给一位名叫少微的僧人,他在东南地区云游时,诗人作此诗为他送行。
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公元760年至765年之间,正值安史之乱结束后的几年,此时唐朝社会逐渐从战乱的阴影中恢复过来。皇甫曾在此时期生活较为清苦,但他仍然保持着对诗歌的热爱和追求。
在唐玄宗天宝年间(742-756年),由于安禄山的叛乱,国家陷入了长达八年的战乱。这场战争使唐朝国力衰微,民生凋敝。然而,正是在这个特殊时期,禅宗佛教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传播,许多僧人在战争中积极救助百姓,弘扬佛法,为国家的和平与人民的安定做出了贡献。
作为一位文人雅士,皇甫曾见证了这一时期的沧桑变迁。他与许多僧人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并在他们身上看到了慈悲、智慧与坚韧的品质。因此,在这首诗中,他表达了对少微上人的敬仰之情,希望他能继续在东南地区传播佛法,拯救众生。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