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和西蕃使
白简初分命,黄金已在腰。恩华通外国,徒御发中朝。
雨雪从边起,旌旗上陇遥。暮天沙漠漠,空碛马萧萧。
寒路随河水,关城见柳条。和戎先罢战,知胜霍嫖姚。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最初分配的任务简单明了,金钱已经在身边。皇恩浩荡,沟通外国;我的士兵们源自朝廷。
雨雪纷纷,边境风起云涌;旗帜招展,直冲陇西。傍晚的天色茫茫,沙漠上的寂静寥廓。在这空寂之地,战马嘶鸣着。
寒冷的道路伴随着河流蜿蜒,关卡城市旁满是柳条。要和平戎人必先停止战争,知晓胜利的人必定是智勇双全的霍嫖姚。
去完善
释义
1. 白简:官员赴任时手持的公文;也指弹劾官员的奏章。这里应是指和亲使者手持的官方文书。
2. 黄金已在腰:指和亲使者在完成使命后会得到丰厚的赏赐。
3. 恩华通外国:表示皇帝的恩情惠及外邦。
4. 徒御发中朝:朝中的官员奉命陪同和亲使者出发。
5. 雨雪从边起:描绘边疆风雪交加的景象。
6. 旌旗上陇遥:描述队伍行进在上陇地的情景。
7. 沙漠漠:形容沙漠广袤无垠的景象。
8. 空碛马萧萧:描写空旷的沙漠中,战马嘶鸣的声音。
9. 河:黄河。这里是说沿黄河而行。
10. 关城:关卡城市。
11. 知胜霍嫖姚:以汉朝名将霍去病为例,赞扬和亲政策是胜利的象征。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述唐朝时期丝绸之路贸易的诗。诗人在描绘边疆风光的同时,也传达了和平共处、共同发展的心愿。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修辞手法,使这首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首联“白简初分命,黄金已在腰”描述了使者的身份和他们的财富。这里的“白简”指的是使者手中的文书,而“黄金已在腰”则暗示了使者的地位与财力。颔联“恩华通外国,徒御发中朝”强调了唐朝对外交流的开放态度和对内选拔人才的严谨标准。
颈联“雨雪从边起,旌旗上陇遥”描绘了边疆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艰苦的行军过程。其中“雨雪”象征边疆的严寒,“旌旗”代表使者的威严,同时“上陇遥”也表现了使者在艰苦环境下坚定的决心。
尾联“寒路随河水,关城见柳条。和戎先罢战,知胜霍嫖姚”表达了诗人对和平共处的期许。其中“寒路随河水,关城见柳条”意味着在漫长的征程中,伴随着河流的弯曲前行,最终到达目的地,象征着使者在艰辛中的坚持与努力。而最后两句“和戎先罢战,知胜霍嫖姚”则强调只有在和平的基础上,才能实现互利共赢,这与杜甫在《春望》中所表达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忧虑形成了鲜明对比。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和西蕃使》是唐代诗人皇甫曾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唐玄宗开元时期(713-741年)。在这段时间里,唐朝国力强大,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对外交流广泛。西蕃即吐蕃,位于今天的西藏地区,是唐朝的一个重要邻国。
在这个时期,皇甫曾的人生际遇相对平稳。他是皇甫冉的哥哥,两人并称“二皇甫”,以文才著名于时。他曾任侍御史、祠部员外郎等职,后辞官隐居。他的诗歌作品以描绘山水田园风光为主,风格清新秀丽。
在时代背景方面,唐玄宗在位期间,唐朝的国力达到顶峰,成为东亚地区的文化中心。然而,这一时期的对外关系却并非一帆风顺。吐蕃在唐高宗、武则天时期就开始与唐朝发生冲突,到玄宗时期矛盾进一步加剧。为了缓和与吐蕃的关系,唐朝曾多次派遣使者进行友好访问,这首诗正是为送和西蕃使而作。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