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至华阴
腊尽促归心,行人及华阴。云霞仙掌出,松柏古祠深。
野渡冰生岸,寒川烧隔林。温泉看渐近,宫树晚沉沉。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年底催促归家的心,旅行者们已经到达华阴。云彩和霞光映衬着仙掌山,松柏围绕着古老的祠堂显得幽深。
河岸的冰在渐渐生成,寒冷的河流在树林间若隐若现。温泉已经近在眼前,宫殿旁的树木在傍晚时分显得更加深沉。
去完善
释义
1. 腊尽:农历十二月又称腊月,腊尽指年底的时候。
2. 促归心:形容因接近家乡而急切盼望回家的心情。
3. 华阴:县名,位于陕西省中部,地处华山北麓,此处是古代进京的必经之路。
4. 云霞仙掌:描述华山的云雾缭绕的美景,“仙掌”是华山的主峰之一。
5. 松柏古祠:指位于华阴的祭祀场所,可能为周代的华岳庙。
6. 野渡:野外的小渡口。
7. 冰生岸:岸边结上了冰。
8. 寒川:寒冷的河流。
9. 烧隔林:对岸树林中的火烧云景象。
10. 温泉:华清池温泉,在华阴附近,是古人泡温泉的地方。
11. 宫树:代指皇宫,这里指的是唐朝的皇宫。
12. 晚沉沉:傍晚时分天色昏暗的景象。
去完善
赏析
皇甫曾的这首《晚至华阴》描绘了冬日的华阴景色和氛围。首联“腊尽促归心,行人及华阴”,开篇即道出游子思乡之情,年末时节的逼近使得游子思归的心愈发迫切,此际已经到达华阴。
颔联“云霞仙掌出,松柏古祠深”中,诗人借“仙掌”和华阴山色之间的意象关联,营造了一个神秘的仙界氛围。而“古祠深”则表达了时间的沉淀和历史遗留的痕迹。
颈联“野渡冰生岸,寒川烧隔林”,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寒冬景象:江岸边结冰的小舟,燃起寒川林木之间的烟火。以此表达出沿途景色的寒冷和荒凉,同时也衬托出游子的思乡之情。
尾联“温泉看渐近,宫树晚沉沉”,终于接近目的地温泉之时,已近黄昏时分。远处的宫殿树影在落日的余晖下显得格外深沉。这里所描绘的不仅是眼前的风景,更是诗人内心的体验,暗示了旅程的结束,以及即将迎来的安宁与安慰。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晚至华阴》是唐代诗人皇甫曾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暮色苍茫中到达华阴时的所见所感。
首先,我们要了解到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在唐朝中期。在这一时期,社会相对稳定,经济和文化繁荣,为诗歌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皇甫曾作为这一时期的文人墨客,他游历四方,结交名士,积极参与文学活动,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其次,从诗人的经历来看,他曾担任过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等职,后因事被贬。这首诗正是在他被贬期间创作的。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怀着沉痛的心情,写下了这首抒发个人情感的诗篇。
最后,从时代背景来看,唐朝中期的华阴地区地处关中平原与秦岭山脉的交汇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这里地势险要,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诗人经过这里的华阴驿站时,目睹了夕阳西下的壮丽景色,不禁触景生情,感慨万千。
综上所述,《晚至华阴》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唐玄宗时期的太平盛世,诗人皇甫曾在这一时期经历了人生的起伏,对华阴地区的地理和历史背景有所了解。这些因素共同促成了这首诗的诞生,使得它成为了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