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哭陆处士

标题包含
哭陆处士
从此无期见,柴门对雪开。二毛逢世难,万恨掩泉台。 返照空堂夕,孤城吊客回。汉家偏访道,犹畏鹤书来。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从今往后,再无相见之期,只有柴门与白雪相映成趣。两鬓斑白之人遭遇世事艰难,千般遗憾只得藏在黄泉之下。夕阳余晖洒满空荡的厅堂,独自吊唁的人在孤城里徘徊归来。汉代尊崇道家之人,如今依然害怕那传达征召的书信到来。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陆处士:指陆参,唐朝诗人,隐居吴郡(今苏州)盘蠡山,不仕而终。 2. 二毛:头发黑白相间。 3. 世难:社会动荡。 4. 万恨:无数的遗憾。 5. 掩泉台:埋葬在坟墓中。 6. 返照:夕阳的余晖。 7. 孤城:孤独的城池。吊客:悼念的人。 8. 汉家:汉朝,这里指唐朝。 9. 偏访道:独尊儒术的思想,这里的“道”指的是儒家思想。 10. 鹤书:即白鹤传书,古代称皇帝的诏书为鹤书。
去完善
赏析
《哭陆处士》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皇甫曾为悼念友人陆处士而作。整首诗情感深沉,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历史的回顾,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哀思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首联“从此无期见,柴门对雪开”,描述了诗人在雪天来到友人家中哀悼的场景。“柴门”象征着家境贫寒,而“对雪开”则暗示了此时正值严冬,大雪纷飞。这两句诗传达了诗人与友人已无缘再见的悲痛心情。 颔联“二毛逢世难,万恨掩泉台”,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同情和对其离世原因的感慨。“二毛”指的是头发花白,说明陆处士已年老体衰;“世难”则意味着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这句诗意味着陆处士在艰难时世中去世,让诗人感到无比痛心。同时,“万恨掩泉台”也表达了诗人对陆处士离去的不舍之情,仿佛他的离世带走了世间所有的美好。 颈联“返照空堂夕,孤城吊客回”,描述了诗人在这宁静的夜晚为陆处士守灵的情景。“返照”指夕阳余晖,映射在空荡荡的堂屋中,显得格外凄凉;“孤城”暗示了诗人身处的环境,即战争中的边疆地区。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怀念以及对孤独心灵的慰藉。 尾联“汉家偏访道,犹畏鹤书来”,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汉家”是指唐朝,这里用汉朝代指唐朝,以示尊敬;“访道”意指朝廷求贤若渴,寻访隐逸之士。然而,尽管国家希望招揽人才,却因战乱和腐败导致民不聊生。“犹畏鹤书来”意味着诗人担心友人的去世会导致更多的人才流失,从而加重国家的困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哭陆处士》是唐朝诗人皇甫曾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用以悼念陆处士的离世。此诗抒发了诗人在生活中失去了一位挚友和知己的哀痛之情。 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唐代(618-907年),大约在公元750年左右,具体年份尚无确切的记载。这个时期正值唐朝的中期,社会相对安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在创作这首诗歌时,皇甫曾的个人生活经历颇为丰富。他出生于官宦世家,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然而在他的青年时期,家中发生变故,他的父亲皇甫冉因受冤被贬至南方。这一事件对皇甫曾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使他深刻地体会到了人生的无常和世事的艰辛。此后,皇甫曾在政治上逐渐崭露头角,担任过一些地方官职。但在他的一生中,始终没有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这也使他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皇甫曾与陆处士相交甚深,两人在文学、哲学等方面有很多共同的见解。陆处士的离世让皇甫曾感到非常悲痛,于是他写下了这首充满哀伤之情的诗篇,以表达对这位故友的深切怀念。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