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夕寄怀契上人
已见槿花朝委露,独悲孤鹤在人群。真僧出世心无事,
更想清晨诵经处,独看松上雪纷纷。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已然见过木槿花在早晨的露水中凋落,独自悲哀那孤独之鹤身处熙攘的人群之中。真正的高僧在世心中毫无杂念,更想在清晨的时候去诵经的地方,独享看松树上白雪纷飞的宁静。
去完善
释义
1. 皇甫曾:唐朝诗人,是皇甫冉的哥哥。他的诗以描绘自然景色和反映生活现实为主,有些作品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
2. 槿花:木槿花的简称,一种草本植物,每年春夏间开花。
3. 朝委露:意为早晨凋谢,这里指槿花早晨凋谢。
4. 独悲孤鹤在人群:比喻自己孤独的心情。孤鹤,孤独的仙鹤,这里用来象征诗人自己。
5. 真僧出世心无事:这句是说高僧内心平静,没有世俗的烦恼。
6. 更想清晨诵经处:想象高僧清晨诵经的地方。
7. 独看松上雪纷纷:描述诗人独自观赏松树上的雪花飘落的景象。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秋夕寄怀契上人》中,皇甫曾描绘了一幅孤独而宁静的画面。诗的前两句“已见槿花朝委露,独悲孤鹤在人群”,以槿花和孤鹤作为象征,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现实的不满。槿花朝开暮落,象征着生命的短暂和无常;孤鹤在人群中显得格格不入,表现了诗人在世俗中的无奈与挣扎。
接下来的两联“真僧出世心无事,更想清晨诵经处,独看松上雪纷纷”,则转向了对契上人的赞美。“真僧出世心无事”,表现出了契上人对尘世纷争的超越和解脱;“更想清晨诵经处,独看松上雪纷纷”,则描绘了诗人想象中契上人在清晨诵经时的情景:静静地站在松树之上,独自欣赏着纷飞的雪花。这一景象既展现了契上人的超脱,也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秋夕寄怀契上人》是唐代诗人皇甫曾在中秋之夜创作的一首表达思念友情的诗。这首诗的写作时间是唐朝中期,大约公元8世纪左右。
在这个时期,皇甫曾作为一位文人雅士,经常参加各种文学活动和社交聚会。他与许多著名文人墨客相交甚好,其中就包括他的好友契上人。契上人是唐朝的一位僧人,与皇甫曾有着深厚的友谊。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他们之间有时会相隔千里,无法常常见面。
在秋天这个特殊的季节里,皇甫曾更加怀念他的朋友契上人。他通过这首诗歌表达了对契上人的深深思念之情,同时也反映出他们对友情的高度重视和珍视。
当时,唐朝社会正处于鼎盛时期,文学、艺术、宗教等领域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皇甫曾与契上人的交往以及他们的诗歌创作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认可。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