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泪二首

标题包含
泪二首
家在河阳路入秦,楼头相望祇酸辛。 江南满目新亭宴,旗鼓伤心故国春。 仙掌倚天频滴露,方诸待月自涵津。 荆王未辨连城价,肠断南州抱璧人。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钱惟演(977年-1034年),字希圣,钱塘人。他是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王钱俶的儿子,北宋著名文人、政治家。 钱惟演在少年时便以才华横溢而闻名,后来成为翰林学士。他在文学、史学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尤其...查看更多
小哒哒儿
去完善

译文
我家位于河阳这条通往秦国的路上,站在楼上只能遥望,心中满是辛酸。在江南的新亭举行宴会时,看到那战旗和鼓声,不禁让人想起故国的春天。天上的仙掌时常滴下露水,而方诸则在等待着月亮的到来,自然会包含其中的津味。荆州的国王还未能分辨出连城的价值,这使得在南州拥有宝璧的人无比心碎。
小哒哒儿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河阳:古县名,在今河南省孟州市西,这里代指作者的家乡。 2. 新亭宴:即新亭会,魏晋时期文人雅士的聚会。 3. 旗鼓伤心故国春:旗鼓,军队;故国,指自己的国家。 4. 仙掌:即仙人承露盘,汉武帝为求长生所建。 5. 方诸:古代一种盛水器物,可储露。 6. 荆王:战国时期楚国国君。 7. 连城价:战国时赵国将和氏璧献给楚王,诸侯们都来观看,不敢争购。形容宝物的价值极高。 8. 南州:南方地区。
小哒哒儿
去完善
赏析
《泪二首》描绘了离家在外、思念家乡的情感,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诗中的“家在河阳路入秦”表达了作者身处异地,无法回家的无奈;而“楼头相望祇酸辛”则传达了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接着,“江南满目新亭宴”描述了江南的繁华景象,与家乡的孤寂形成鲜明对比。“旗鼓伤心故国春”则是对国家命运的担忧,表达了诗人对故土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仙掌倚天频滴露,方诸待月自涵津”两句,借助于自然景观来寄托情感。仙掌和方诸分别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器物,寓意着时间的流逝和世事的无常。在这里,诗人以此表达了对故乡的眷恋和对时光的感慨。 最后两句“荆王未辨连城价,肠断南州抱璧人”,则揭示了作者的忧虑:虽然自己怀有才能,却无法得到赏识和重用。这种情感也是古代文人墨客的共同心声。 总之,这首诗通过对个人情感的描绘,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展示了作者深厚的家国情怀和人生感慨。在艺术手法上,以自然景物为背景,巧妙地融入了历史典故和神话传说,使得诗歌意境深远,韵味无穷。
小哒哒儿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泪二首》是北宋诗人钱惟演在公元975年前后创作的一首古诗。这一时期正值宋朝初立,百废待兴之际。钱惟演身处官僚世家,家族地位显赫,曾任官至翰林学士、枢密使等重要职务。然而,在政治斗争中,他因受到诬陷而被贬谪,远调西京洛阳。 在这首诗中,钱惟演以泪水为主题,表达了对人生际遇无常的感慨。一方面,他以“泪流千里”的形象描绘了个人遭遇的不幸;另一方面,他也感慨朝廷的无情和世事的沧桑。这种复杂的情感源于他对家族荣耀、官场沉浮以及自身命运的深刻体会。 此外,这首诗还反映了北宋初期社会矛盾的一面。当时,由于国家战事频仍,民生疾苦,许多文人士大夫也对国家的命运和百姓的苦难感到忧虑。钱惟演的这一作品正是这种时代背景下的产物,它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揭示了人们内心的痛苦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小哒哒儿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