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金山寓居

标题包含
金山寓居
风霜千里未归身,古迹迟留外俗群。 月到天心当刹见,涛分山脊在楼闻。 倚吟老树栖沙鸟,寄卧虚岩贮海云。 唯恐雪晴行兴动,迢迢楚路与吴分。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我独自一人跋涉千里还未归家,在外逗留于古迹之间,与世俗人群疏离。 月色照耀天空,寺院的景象呈现在眼前;江涛穿过山脉,声浪传来楼层间。 我靠在古树下低吟诗歌,沙鸥在树上栖息,寄托在虚幻的山洞中,储存着如海般的云朵。 我担心雪停之后,我的游兴又会被勾起,又要踏上那漫长的从楚国到吴国的旅程。
去完善
释义
1. 金山:位于江苏省镇江市西北长江中的一座小岛,以镇江金山寺闻名。 2. 寓居:在外地居住。 3. 风霜千里:形容旅途的艰辛和距离遥远。 4. 未归身:指作者尚未回到家乡。 5. 古迹迟留:在古遗址处逗留。 6. 外俗群:与世俗人群保持距离。 7. 月到天心:月光洒满天空,此处特指金山寺内的月色。 8. 当刹见:在寺庙中观赏。 9. 涛分山脊:山脊处江涛汹涌,仿佛将山脉一分为二。 10. 倚吟:依靠着吟咏。 11. 老树栖沙鸟:沙鸥栖息在古老的树枝上。 12. 寄卧:借宿。 13. 虚岩:空荡的山岩。 14. 贮海云:贮藏海上的云彩。 15. 唯恐雪晴:担心雪后天晴。 16. 行兴动:出行的欲望增强。 17. 迢迢:遥远的样子。 18. 楚路:通往楚国的路,泛指南方地区。 19. 吴分:吴地的水乡风貌。
去完善
赏析
首联:诗人以“风霜千里”开篇,表现了他的漂泊不定,同时也暗示了他在外奔波的艰辛。他并没有回到家乡,而是选择了在古迹中暂时停留。这里的风霜和古迹相互映照,展示了诗人所生活的环境特点。 颔联:诗人通过“月到天心”和“涛分山脊”两个画面,描绘出金山寓居的美景。这里的月光、涛声与山脊构成了一幅宁静而又壮观的景象,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颈联:诗人描述了自己在金山寓居的生活状态。他靠在古老的树上吟诗,将沙鸟纳入自己的视野;他在虚岩上休憩,仿佛收藏了海上的云朵。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景,以及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尾联:诗人提到担心雪晴后会引发出行的念头,这表现了诗人对于未来的不确定和担忧。同时,他提到自己可能会前往遥远的楚路和吴分之地,这也预示着他即将踏上新的征程。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金山寓居》是唐代著名诗人释尚能创作的一首描绘山居生活的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唐玄宗天宝年间(742-756年)。 在这期间,释尚能因官场失意,毅然决然地放弃了荣华富贵的生活,选择遁入空门,出家为僧。他在金山寺过着清苦而淡泊的僧人生活,对世事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和领悟。因此,他的诗歌往往具有浓厚的人生哲理和宗教气息,抒发了他对人生、自然以及禅境的独特感悟。 在唐玄宗时期,国家政治相对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发展迅速。尤其是诗歌创作方面,形成了以杜甫、李白为代表的盛唐诗歌高峰。然而随着唐玄宗晚年怠政,国势逐渐衰落,直至安史之乱爆发,唐朝从此由盛转衰。在这动荡不安的社会背景下,许多文人墨客纷纷寻求心灵慰藉,佛教成为了他们的精神寄托。因此,这一时期的诗歌作品中,常常可以看到佛教思想的影响。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