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言四十字奉寄四明礼师道人
昔年惭不识,今日羡仍频。
造疏传他域,谈空聚远人。
龛灯孤敌暗,庭柏瘦无春。
渐老思山甚,相逢会有因。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过去觉得古文难解,如今却能流利驾驭。
将这些古籍传递到远方的文化圈,吸引着许多热爱古文化的人聚集一堂。
幽静的灯光下,经书在暗处独放光芒;院中的松柏虽显苍老,却不失活力与春意。
随着年岁增长,我对山水的向往愈发强烈,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定会相逢于山水间。
去完善
释义
昔年惭不识:昔年,过去的时间;惭,感到羞愧;不识,不了解。
今日羡仍频:今日,现在;羡,羡慕;仍,继续;频,频繁。
造疏传他域:造疏,建造佛塔;传,传播;他域,其他地方。
谈空聚远人:谈空,谈论佛教教义中的四大皆空;聚,聚集;远人,远方的信徒。
龛灯孤敌暗:龛灯,佛龛前的油灯;孤,孤单;敌,抵挡;暗,昏暗。
庭柏瘦无春:庭,庭院;柏,柏树;瘦,瘦弱;无春,没有生机。
渐老思山甚:渐老,逐渐老去;思,思念;山,山林;甚,很。
相逢会有因:相逢,见面;有因,有原因。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的作者是五代时期的释尚能,诗名为《五言四十字奉寄四明礼师道人》。这是一首禅意浓厚的诗,主要描绘了作者与四明礼师道人的交往和对人生的感悟。
首先,作者在诗中提到“昔年惭不识,今日羡仍频”,表示过去没有认识这位四明礼师道人,现在却常常羡慕他们的修行生活。这里的“惭不识”和“羡仍频”表达了作者对这位道人的尊敬和仰慕之情。
接着,作者描述了四明礼师道人的生活场景:“造疏传他域,谈空聚远人”,他们通过宣扬佛法,吸引了许多远方的信徒。这里表现了道人们弘扬佛法、度化众生的精神。
然后,作者以“龛灯孤敌暗,庭柏瘦无春”来形容道人们的清苦生活。这两句诗形象地描绘了寺庙中孤单的灯光和消瘦的古柏,暗示了道人们在寂静的寺庙中度过的艰辛岁月。
最后,作者表示随着自己渐渐老去,对山的思念愈发强烈,相信与四明礼师道人会有再次相逢的机会。这里的“思山甚”表达了一种归隐山林、寻求宁静的愿望,而“相逢会有因”则透露出对未来的期待和信念。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展现了作者对四明礼师道人的敬仰之情以及对人生命运的思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名为《五言四十字奉寄四明礼师道人》,是宋代诗人释尚能所作。创作时间为公元960年至1279年的宋朝时期。
在这个时代,诗人在当时的社会地位较低,但他仍然保持着对诗歌的热爱和执着。他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四明礼师道人的崇敬之情,同时也展示了自己的才情和抱负。
当时社会的风俗习惯对文人墨客的诗词创作有着深刻的影响。宋朝时期的文学发展迅速,诗歌成为了文人士大夫们抒发情感、表达思想的重要方式。与此同时,佛教在社会上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许多文人纷纷出家为僧,如释尚能。他们以诗颂佛,将宗教情怀融入诗词之中,形成了独特的诗歌风格。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