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京口僧院

标题包含
京口僧院
渺漠人烟外,禅居静趣多。 山遥天接树,江阔日生波。 鸣橹时邻响,征车旧绝过。 清风数声磬,应不入渔歌。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遥远的人烟之外,禅修的居所充满了静谧的乐趣。 群山之间天空与树木相接,江河辽阔,日光下泛起层层波浪。 不时传来船桨击水的声音,过往的车马早已不再频繁。 清新的微风拂过,几声清脆的钟声响起,却似乎并未融入渔夫的歌谣之中。
去完善
释义
1. 京口:古地名,位于今江苏省镇江市。 2. 渺漠:形容遥远而模糊的景象。 3. 人烟:指人的居住和活动。 4. 禅居:僧人的住所。 5. 静趣:宁静的趣味或境界。 6. 山遥:遥远的山。 7. 天接树:天空与树木相接的景象。 8. 江阔:宽阔的江河。 9. 日生波:太阳照射在水面上形成的波浪。 10. 鸣橹:指船桨击打水面发出的声音。 11. 邻响:附近的声音。 12. 征车:远行的车辆。 13. 绝过:极少经过。 14. 清风:清凉的风。 15. 磬:佛教中的一种打击乐器。 16. 渔歌:渔民唱的歌。
去完善
赏析
《京口僧院》是唐代诗人释尚能所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歌描绘了京口僧院的宁静氛围和周边的自然风光,表达了诗人对禅居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远离。 首联“渺漠人烟外,禅居静趣多”,描述了僧院的地理位置和人迹罕至的特点。诗人通过“渺漠”一词形象地展现出僧院周边的荒蛮景象,从而衬托出僧院的静谧气氛。同时,“静趣多”则点明了僧院的安静祥和,为全诗奠定了宁静的氛围。 颔联“山遥天接树,江阔日生波”,从远处山水和近处江河的角度展开描绘。诗人运用“山遥”、“江阔”等词语表现出空间的开阔感,从而使读者感受到京口僧院四周壮丽的自然风光。此外,“日生波”的形象描绘使读者仿佛看到了太阳照射在江面上泛起的层层涟漪。 颈联“鸣橹时邻响,征车旧绝过”,以声响和交通情况进一步刻画了僧院的幽静。其中,“鸣橹”和“征车”分别代表了江上船夫的劳作声和过往行人的喧哗,然而这些声音在此却变得遥远而微弱,体现出僧院的宁静。 尾联“清风数声磬,应不入渔歌”,结尾处以清风吹过寺庙的钟声和远处的渔歌相对比,揭示出僧院与世俗世界的隔离。诗人通过对“清风”、“数声磬”以及“渔歌”的描绘,使得画面更加生动,也突显了僧院的超尘脱俗。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京口僧院》是唐代诗人释尚能所创作的一首古诗。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京口僧院中的所见所闻,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尘世纷扰的厌倦。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对佛教有较深的信仰,希望通过禅修来达到内心的平静。 在创作这首诗时,诗人正处于唐朝中期,这是一个政治较为稳定,经济文化发展迅速的时期。然而,诗人可能因为个人经历或其他原因,对世俗生活产生了厌倦,转而寻求宗教的慰藉。在这首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尘世纷扰的厌倦。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