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秀登上人
又负空囊出,都城难久居。
西风随雁急,寒柳向人疏。
野宿灯分烧,船斋磬动鱼。
如逢北来客,应寄社中书。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背着空空行囊离家远行,京城已不再适合长久居住。
伴随着西风吹来的大雁快速飞过,寒冷的柳树在人们面前显得更加稀疏。
野外露宿时分享篝火之光,乘船出游时感受水中鱼儿敲击磬石之音。
如果此时遇到从北方来的人,应该托他带回我在社团里的书信。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秀登:指僧人的法号。上人是对僧人的尊称。
2. 又负空囊出:又背着空空的布袋离去,表示僧人又要出门云游了。
3. 都城:此处指唐朝的都城长安。
4. 西风:秋天的风。
5. 随雁急:跟随大雁一起飞得更快。
6. 寒柳:秋天寒冷的柳树。
7. 向人疏:对人有疏远之感。
8. 野宿:在野外露宿。
9. 灯分烧:灯光映照之下,把篝火分成两部分燃烧。
10. 船斋:僧人在船上修建的简陋斋堂。
11. 磬:寺庙中的钟磬。
12. 动鱼:惊动了水中的鱼儿。
13. 北来客:从北方来的客人。
14. 社中书:社团的书信。
去完善
赏析
这首五言律诗描绘了诗人与好友离别时的情景。首联以“又负空囊出”和“都城难久居”两句点明了诗人与好友离开都城,远行别处的主题。表达了生活中总是面临着艰难困苦的处境。
颔联“西风随雁急”和“寒柳向人疏”两句,诗人运用了拟人手法,表达了自己对朋友离去的不舍之情。同时也寓含着季节性的变换,秋风的萧瑟、大雁南飞的无奈,构成了沉郁哀愁的氛围。
颈联“野宿灯分烧”和“船斋磬动鱼”则展现了诗人在异地生活的困顿景象:在野外露宿时,夜晚的篝火照亮四周;在船上简陋的斋室里,清晨的钟声唤醒沉睡的鱼群。通过这些细致生动的描绘,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在生活之中的顽强精神和坚定信念。
尾联“如逢北来客,应寄社中书”,预示了未来重逢的可能。诗人嘱咐朋友,若将来遇到北方来的人,希望能为他寄来家乡的书信,流露出思乡之情的诚挚与深沉。整首诗情感充沛,结构紧凑,用词精炼,展现了一幅浓郁的生活画卷。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秀登上人》是唐代诗人释尚能所创作的一首送别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公元756年至762年之间,正值安史之乱时期。在此期间,唐朝的繁荣盛世逐渐走向衰落,社会动荡不安,民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释尚能(生卒年不详),俗姓尚,名能,字不详,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他是唐玄宗时期的僧人,曾在湖南岳麓山麓任主持。他在安史之乱期间创作了许多反映民生疾苦和僧侣生活的诗歌。
在安史之乱期间,战火蔓延至全国各地,百姓流离失所,生活困苦。作为一位有社会责任感的诗人,释尚能在这一时期写下了许多关注民间疾苦的诗篇。《送秀登上人》就是其中的一首代表作。在这首诗中,他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乱和不安定。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