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居遣兴一首
老懒清吟口角钤,任真虚一性安恬。
士农轨范一身任,孔老穷探两者兼。
斋舍晦晨鸡弗已,翱翔晚节蔗弥甜。
平生缘业今何憾,伫返神魂倍蓰添。
若个生涯论屋谷,课催童子具醪盐。
俊游稍谢出囊颖,道念常嗤隔日痁。
拟古纰疏何柳骨,摄生精密必张髯。
鹤轩发兴从讥晏,雁塔乘时定合尖。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陈老师徐徐吟诵着诗文的口吻,他崇尚真实与平淡的生活态度。身为儒者,既知稼穑之艰难,又兼修孔子和老子之道。他在清晨时分就开始进行斋戒学习,生活就如同傍晚的甘蔗一样越来越甜美。这一生中,他的因缘际会让他深感遗憾,他的内心渴望在灵魂深处得到加倍的滋养。他对那些计较房屋和田产的人颇为不屑,而更喜欢与孩子们一起学习诗歌和音乐。他时常对自己的友情感到厌烦,而对内心的追求却坚定不移。他的诗歌以唐朝的柳宗元为楷模,在生活中则严格遵循道家养生之术。他曾对那些沉迷于享乐的人给予批评,也曾在灵光一闪的时候创作出绝妙的诗篇。
去完善
释义
1. 老懒清吟口角钤:诗人在形容自己年纪大且懒散的日常生活。"清吟"是指出色的诗歌创作。"口角钤"指说话慢条斯理,稳重沉稳,引申为诗人内心的宁静。
2. 士农轨范一身任:这句是说诗人将农民和儒士的生活视为自己的责任。"轨范"在这里有模范、榜样的意思。
3. 孔老穷探两者兼:诗人在探索孔子与老子思想中的智慧,以寻求融合二者的方法。
4. 斋舍晦晨鸡弗已:在安静的居室中,诗人聆听清晨的鸡鸣。"晦"暗含隐藏之意,这里是指寂静的环境。
5. 翱翔晚节蔗弥甜:这句描绘了诗人晚年生活的轻松愉快。"蔗"在这里比喻晚年生活,"翱翔"表示自由自在的状态。
6. 伫返神魂倍蓰添:期望能精神焕发,如同新生。"伫返"意思是停住并回头。"倍蓰"表示增加许多,用以强调精神焕发的程度。
7. 若个生涯论屋谷:诗人表达他的生活方式与世俗看法不同。"若个"即哪个,这里是否定世俗评价的意思。"屋谷"在古代指的是田园生活,这里是诗人表示自己注重内心修养。
8. 课催童子具醪盐:教导孩子们准备酒和菜肴。"课"指教导,"醪盐"指饮酒作乐,这里表示诗人的生活日常。
9. 俊游稍谢出囊颖:诗人在欣赏大自然的景色。"俊游"指美好的旅行,"出囊颖"意为走出自己的世界,这里表示诗人被自然美景所吸引。
10. 道念常嗤隔日痁:诗人在宣扬道家的学说,批评那些没有真正理解道家思想的人。"嗤"意为嘲笑,"隔日痁"意为间隔一天就忘记了病痛,这里用来形容那些没有真正理解道家思想的人。
11. 拟古纰疏何柳骨:诗人用柳宗元的散文风格来描述自己对古代文学的研究。"拟古"指模仿古人的写作风格,"纰疏"指疏忽遗漏的地方。"何柳骨"指柳宗元独特的散文风格。
12. 摄生精密必张髯:养生的秘诀在于精确把握每个环节。"摄生"指养生,"精密"指精确,"张髯"指了解其中的奥妙。
去完善
赏析
《卜居遣兴一首》是宋代诗人苏籀的一首抒发人生哲理和情怀的诗歌。诗中通过对老年的感悟、孔老的探讨、日常生活的描绘以及对未来的期许,表达了作者从容面对人生,以道心为本,追求精神富足的生活态度。
首联“老懒清吟口角钤,任真虚一性安恬”抒发了作者老年的心态和生活哲学,他以清静的心态面对生活,不再追逐名利,而是安于恬静的生活。这种生活态度在颔联中得到深化,即无论士农,都应该坚守自己的原则,同时探索孔老之道,实现两者的兼顾。颈联则通过描写自己的日常生活场景,展示了自己乐天知命的生活态度。而尾联则表达了他对人生的积极态度,对未来充满期待。
全诗格调高远,语言质朴,形象生动,感情真挚,充分展现了苏籀的人生态度和艺术风格。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卜居遣兴一首》是宋代诗人苏籀的作品,创作于宋哲宗时期(976-1100年)。在这段时间里,苏轼的诗歌创作达到了高峰,他的作品以豪放、激昂的笔调表达了个人对政治、社会和人生的见解。
在创作这首诗歌时,苏籀作为宋代著名文人世家“三苏”家族中的一员,受到了浓厚的文学熏陶。他的父亲苏洵和兄弟苏轼、苏辙都是当时著名的文学家,他们共同开创了北宋文坛的“苏氏文学”流派。
此外,这个时期的宋朝正处于历史的转折期。自宋太宗起,宋朝开始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力图加强中央集权、振兴经济、整顿吏治,史称“庆历新政”。然而,这些改革并未能彻底改变国家积贫积弱的局面,反而导致了党争加剧和社会矛盾激化。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苏籀通过诗歌表达了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