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大江东去 登鲸川楼

标题包含
大江东去 登鲸川楼
飞楼缥缈,疑行云、势压鲸川雄杰。宾主落成登眺日,正是炎蒸时节。把酒临风,凭阑一笑,忘尽人间热。四围烟树,万家金碧重叠。休问去棹来帆,南商北旅,欢会并离别。且向尊前呼翠袖,歌取阳春白雪。千古兴亡,百年哀乐,天远孤鸿减。酒阑人散,角声吹上明月。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这座高楼似乎漂浮在空中,如同流动的云朵,气势磅礴得仿佛能够压倒一切山河英豪。当宾客与主人共同站在楼上俯瞰四周时,正是一年中最为炎热的时候。大家举杯共享美酒,临风吹拂,倚靠栏杆开怀大笑,似乎忘记了人间的烦恼和炎热。四周的树木被烟雾环绕,衬托出万家灯火交相辉映。在这盛宴中,无论是远去的船只还是靠近的航船,无论是欢聚还是别离,都在这片祥和的气氛里相互交织。让我们唤来那些美丽的女子,用歌声为这美好的时刻献唱。自古以来有多少国家兴衰更替,又有多少人为喜乐悲哀奋斗过?如今只剩下一只孤独的鸿雁在天空飞翔。这场宴会即将结束,人群渐渐散去,而号角的声音却还在月夜下回荡。
去完善
释义
1. 大江东去:指长江滚滚东流。 2. 登鲸川楼:登上鲸川楼。鲸川,指长江。 3. 飞楼:高耸的楼房。 4. 缥缈:形容建筑隐约若现,亦形容烟雾、花香等似有似无。 5. 疑行云:比喻高楼如云彩般美丽。 6. 势压鲸川雄杰:气势宏伟,仿佛能够镇压住长江。 7. 宾主:接待客人的主人与被接待的客人。 8. 落成:指建筑物竣工。 9. 登眺:登高望远。 10. 炎蒸:炎热。 11. 把酒临风:手持酒杯,面临清风,意指在凉爽的微风中饮酒。 12. 凭阑:依靠着栏杆。 13. 一笑:一笑置之,不把事情放在心上。 14. 忘尽人间热:忘却了人世间的烦恼。 15. 四围:四周。 16. 烟树:烟雾弥漫的树林。 17. 万家金碧重叠:万家灯火辉煌的景象。 18. 去棹:离去的船只。 19. 来帆:驶来的船只。 20. 南商北旅:来自南方和北方的商人旅客。 21. 欢会:愉快地相会。 22. 离别:分别。 23. 翠袖:形容穿着华丽衣衫的女子。 24. 阳春白雪:指高雅的文艺作品。 25. 千古兴亡:自古以来国家兴盛衰亡的历史变迁。 26. 百年哀乐:一生中的喜怒哀乐。 27. 天远孤鸿减:天边远去的孤鸿逐渐消失。 28. 酒阑人散:酒席结束后人们散去。 29. 角声:古代军中吹角的声音,用以传令或报时。 30. 明月:明亮的月光。
去完善
赏析
本词起笔极有气势,诗人以“飞楼缥缈,疑行云”来形容鲸川楼的雄伟壮观,又将之与天空中的流云相接,瞬间营造出一种辽阔高远之感。同时,以“势压鲸川雄杰”表达出诗人对此建筑及地点的深深敬仰。接下来,又通过描述“宾主落成登眺日,正是炎蒸时节”这一场景,体现了诗人热爱自然的情感以及他善于观察生活细节的特点。在谈论人事悲欢的同时,诗人始终保持乐观态度,如“把酒临风,凭阑一笑,忘尽人间热”等句,充分展示了他豪放派诗人的个性。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大江东去 登鲸川楼》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明朝末年,大约在1640年左右。当时的明朝正处于内外交困、风雨飘摇的境地,政治腐败、民生凋敝,使得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诗人王旭通过对长江壮美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个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民生疾苦的关切。 在这段时间里,王旭的个人生活也颇有些波折。他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然而,他的仕途并不顺利,多次参加科举考试都未能如愿以偿。尽管如此,他并未气馁,仍然坚持读书治学,关心国家大事。他曾担任过地方官员,因廉洁奉公、治理有方而受到百姓的称赞。后来,由于种种原因,他辞官回乡,过起了隐居的生活。 在王旭生活的时代,明朝正处于历史的转折点。一方面,随着资本主义的萌芽和发展,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逐渐暴露出诸多弊端;另一方面,外部的民族压迫和内部的社会矛盾使得国家的统治岌岌可危。在这个时期,许多知识分子都对现实产生了深深的忧虑,他们或投身于改革实践,或寄情于山水之间,通过文学作品抒发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王旭正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他通过对长江壮美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忧虑。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