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 为宋太守寿
莫怪今年秋事晚,黄花不在重阳。天公留泛九霞觞。故教争十日,风露寿华堂。豪杰如公谁得似,平生义胆刚肠。功名回首付诸郎。灵椿长不老,桑梓有余光。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今年的秋天来得晚了些,连重阳节时的菊花都没能绽放。但老天仍然给我们留下了观赏的机会,让菊花在十天后绽放出它应有的风采。像您这样的英雄人物谁能够比拟呢?您的义气和勇气是我这一生都无法忘怀的。至于功名,就留给您的后代去实现吧。您就像长寿的神树一样,永远保持年轻,并为家乡带来光明。
去完善
释义
1. 莫怪:请不要责怪。
2. 秋事:秋天的收获。
3. 黄花:指菊花。
4. 重阳: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
5. 天公:天空,这里用来形容大自然的安排。
6. 留泛:留下,继续流动。
7. 九霞觞:古代的一种酒器。
8. 故教:故意让。
9. 十日:指重阳节后的一段时间。
10. 风露:风和露水,这里指大自然的美景。
11. 寿华堂:祝寿的地方。
12. 豪杰:英雄人物。
13. 争十日:争取时间。
14. 义胆刚肠:正义的胆量和坚强的性格。
15. 功名:功业和名声。
16. 回付:交还。
17. 诸郎:各位子弟。
18. 灵椿:一种长寿的树木。
19. 桑梓:家乡。
20. 余光:剩下的光辉。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作表达了作者为王太守庆祝生日的喜悦心情以及对王太守品格的赞美。开篇作者用“莫怪今年秋事晚,黄花不在重阳”表达对时节变化的感慨,暗示了岁月的无情,但紧接着通过“天公留泛九霞觞。故教争十日,风露寿华堂”传达了天公的眷顾以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接下来,作者笔锋一转,以“豪杰如公谁得似,平生义胆刚肠”表达了对王太守的敬意和赞扬。这句词运用了拟人手法,既形象地描绘了王太守的英雄气概,又体现了作者对他的由衷钦佩。在后续的“功名回首付诸郎。灵椿长不老,桑梓有余光”中,作者借用典故表达希望王太守的子孙后代能够继承他的遗志,成就一番事业的美好愿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临江仙 为宋太守寿》是明代诗人王旭为庆贺宋朝太守而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的创作时间大约在明朝中期,也就是15世纪左右。
在这个时期,中国正处于明朝的鼎盛时期,经济、文化和科技都有了长足的发展。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官僚腐败、社会矛盾也逐渐显现出来。在这种背景下,诗人王旭以他的敏锐观察力和独特的艺术手法,描绘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文景观。
在诗人的生活中,他曾在官场任职,对官僚腐败有着深刻的了解。他还曾游历各地,广泛接触社会各个阶层的人物,对民间疾苦也有较深的体会。这些经历使他对当时的社会现象有着深刻的洞察力,也为他创作这首词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在这首词中,诗人通过对宋朝太守的歌颂,表达了对他忠诚于国家、关心民瘼的品质的赞美。同时,通过对比古今,也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关切和对未来的期许。这种忧国忧民的思想,体现了诗人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社会使命感。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