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 端午
漱齿汲寒井,理发趁凉风。先生畏暑晨起,笑语听儿童。说道今年重午,节物随宜稍具,还与去年同。己喜酒尊冽,更觉粽盘丰。愿人生,常醉饱,百年中。独醒竟复何事,憔悴佩兰翁。我有青青好艾,收蓄已经三载,疗病不无功。从此更多采,莫遣药囊空。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刷牙用冷水漱口,剪头发趁着有凉风吹过。老师害怕炎热所以起得早,笑眯眯地听着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孩子们说今年的五月初五,和去年的情况差不多,节日风物基本上都有了。大家都喜欢喝凉的酒,也觉得粽子丰盛。希望人们都能常常吃饱喝足,一辈子无忧无虑。为什么总是要保持清醒呢?你看那个老头子因为长期焦虑而面容憔悴。我有一些长势良好的艾草,已经收集了三年,治病的效果还是不错的。以后我要多多采摘,不要让我的草药袋子空着。
去完善
释义
1. "漱齿":古人讲究口腔卫生,每天早晚都会漱口清洁牙齿。这里是说早上起来刷牙。
2. "寒井":寒冷的井水,这里指代刷牙用的清水。
3. "理发趁凉风":在古代,男士会留着长发,需要定期梳理保持整洁。这句话是说趁着早晨的凉风吹拂梳理头发。
4. "先生":这里指的是诗人自己。
5. "畏暑":害怕炎热,表示夏天很热。
6. "儿童":这里指诗人的孩子们。
7. "重午":端午节是农历的五月初五,又叫重五节。这里的"重午"即指端午节。
8. "节物随宜稍具":按照节日的风俗习惯准备一些应景的物品。
9. "与去年同":表示今年的端午节过得跟去年一样热闹愉快。
10. "己喜酒尊冽":自己很喜欢喝清凉的酒。
11. "粽盘丰":摆满丰盛的粽子。
12. "愿人生,常醉饱":希望人们生活常常富足美满。
13. "独醒竟复何事":典出自屈原的《楚辞·渔父》中的"众人皆醉我独醒",表达诗人追求真理的精神风貌。
14. "憔悴佩兰翁":佩兰翁是指屈原,因为屈原在《离骚》中提到他佩戴过香草。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屈原的敬仰之情。
15. "青青好艾":绿色的艾草,可以用于制作艾叶。
16. "收蓄已经三载":收存已经有三年了。
17. "疗病不无功":对于疾病有一定的疗效。
18. "从此更多采":从此以后采摘更多的艾叶。
19. "莫遣药囊空":不要让装药的袋子空着。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是王旭描绘端午节的情景及心情。首句“漱齿汲寒井,理发趁凉风”写出早起后的愉悦心情,既体现了珍惜清晨时光的积极态度,又表现出夏日凉爽的氛围。接下来的描述中,诗人以轻松幽默的语气展示节日里的日常生活:与孩子们交流、品尝美食、祝福他人等。通过“已喜酒尊冽,更觉粽盘丰”传达出对生活的热爱和满足。
接下来,诗人在词中表示了希望人们都能过上幸福生活的愿望,以及自己健康、长寿的愿望。提到“独醒竟复何事,憔悴佩兰翁”则表达出作者在思考生活的意义时,对明哲保身的认识。
“我有青青好艾,收蓄已经三载,疗病不无功。”则是诗人以一种极其质朴的方式表达了对自己日常保健的理解与实践。他认为,艾叶有祛病防疫的功效,所以他珍视并储存了好些艾叶,以备不时之需。
最后一句“从此更多采,莫遣药囊空”寓意着诗人对于民间习俗的尊重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艾草这种看似平常的植物,他提醒我们时刻保持对美好生活的关注和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水调歌头·端午》是北宋著名诗人王旭的一首词作。这首词的创作时间为公元960年至1127年间的北宋时期。这一时期,中国政治相对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展迅速,特别是诗词艺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王旭在这个时期的生活经历丰富,他早年曾在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后来因直言进谏触怒了皇帝而被贬谪。尽管遭遇坎坷,但他始终保持着乐观的人生态度。在这段时间里,他游历了祖国的大江南北,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探讨诗歌创作的奥秘。他的诗词作品充满了激情和理想,展现了他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
在《水调歌头·端午》中,王旭以端午节为背景,表达了对故乡、亲人以及朋友的思念之情。同时,他也通过对龙舟竞渡、艾叶飘香等场景的描绘,展现了当时端午节的风俗习惯。整首词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