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夜坐寄郭微
前阶微雨歇,开户散窥林。月出夜方浅,水凉池更深。
馀风生竹树,清露薄衣襟。遇物遂遥叹,怀人滋远心。
依稀成梦想,影响绝徽音。谁念穷居者,明时嗟陆沉。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前几天的蒙蒙细雨已经停歇,我打开窗户向远处窥探树林。月亮升起在夜空之中,夜色尚浅,水池的水已经冷却,显得特别深。
微风拂过竹林,竹叶随风摇曳;清晨的露水打湿了衣襟,让人感觉清爽。见到这样的美景,不禁让人产生无限的感慨和思念远方的人儿。
这种美丽的景象恍若梦中,而那些美好的事物却难以再听见,有谁还记得那些生活困顿的人呢?在这个光明的时代,仍然有着许多被埋没的人才。

去完善
释义
1. 家园夜坐寄郭微:诗的题目,描述在家乡的夜晚,孤独地坐着,想念远方的友人郭微。
2. 前阶:屋前的台阶。
3. 微雨:小雨。
4. 散窥林:四处张望树林。
5. 夜方浅:夜色尚浅,指时间还早。
6. 水凉池更深:池水冰凉,表示夜深了。
7. 馀风:剩下的微风。
8. 生竹树:吹拂过竹子树木。
9. 清露薄衣襟:露水使衣物变薄。
10. 遇物遂遥叹:看到周围的景物就引发遥远的叹息。
11. 怀人滋远心:想念朋友,心情愈发沉重。
12. 依稀成梦想:恍恍惚惚,如同梦境一般。
13. 影响绝徽音:见不到对方,听不到对方的美好声音。
14. 谁念穷居者:有谁关心贫穷孤独的人呢?
15. 明时嗟陆沉:在光明的时代感叹自己的沉沦。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描绘了诗人在家园夜坐时的所见所思。首联以“微雨歇”、“开户散窥林”为引,创设出一种宁静而安谧的氛围。紧接着,颔联通过“月出夜方浅,水凉池更深”的描绘,进一步凸显了夜深之时,月色如水,清凉宜人的景象。
接下来,颈联转向描写周围的环境:“馀风生竹树,清露薄衣襟”,竹子摇曳生姿,露水湿润衣襟,这些元素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清幽静谧的氛围。
然而,在这静谧的夜晚,诗人却感到“遇物遂遥叹,怀人滋远心”,看到眼前景物引发无尽的思念,不禁遥想远方的友人,心情愈发沉重。这种情感在尾联达到了高潮:“依稀成梦想,影响绝徽音。谁念穷居者,明时嗟陆沉。”诗人感叹自己如同一颗被埋没的明珠,没有人知道他的存在,他只能在这个寂静的夜晚独自叹息。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夜晚的景象,同时融入了诗人的浓厚情感,使读者能够真切地感受到诗人孤独而无奈的心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家园夜坐寄郭微》是唐代诗人祖咏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公元740年前后,正值唐玄宗时期。在这个时期,唐朝的国力达到了鼎盛,但是政治腐败、边患频发等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
祖咏在当时是一位颇有才情的文人,但他并未在仕途上有所建树。他的生活经历了许多波折,曾经因为得罪权贵而被贬官。在这样的背景下,他更加关注民间的疾苦,希望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对社会的忧虑和对友人的关切。
这首诗的主题是思乡之情和怀念友人。诗人通过描述夜晚的景象,表达了家园的美好和自己的孤独。同时,他也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希望与他们共叙友情。这首诗歌语言质朴,情感真挚,体现了祖咏的诗才和人格魅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