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和刘守韵

标题包含
和刘守韵
使君元是一高僧,宿昔诗成自不禁。 便合元刘论伯仲,岂同郊岛费呻吟。 浮云出岫本无意,立雪齐腰谩觅心。 扫洒烟尘须博大,看看九虎下纶音。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尊敬的使者原本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高僧,过去写诗时总是充满才情。他的作品可以与元代的刘因相提并论,根本无须像孟郊和贾岛那样在创作中耗费心力去悲鸣。正如天空中的浮云飘过山岭并非刻意为之,高僧也能达到与雪中腊梅比肩的境界。我们需要的是一颗宽阔博大的胸怀来扫清尘嚣,那时便能看那九虎下山闻得到皇家的纶音。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刘守:指唐代文学家刘禹锡,曾任朗州司马一职。此处“刘守”是作者对刘禹锡的尊称。 2. 高僧:这里指刘禹锡具有超凡脱俗的气质和才情。 3. 宿昔:从前,往昔。 4. 元刘:元代文人刘因,与刘禹锡并称“元刘”。 5. 伯仲:兄弟之间长幼排列的顺序,此处以“伯仲”形容刘禹锡与刘因的高下之分。 6. 郊岛:唐代诗人孟郊、贾岛,以苦吟著称。 7. 浮云出岫:比喻事物自然而然地产生和发展。 8. 立雪齐腰:典出自佛教禅宗五祖弘忍传法于六祖慧能的故事。表示诚心向学,甘愿承受艰辛困苦。 9. 扫洒烟尘:扫除世俗纷扰,保持清净之心。 10. 博大:心胸宽广,境界高远。 11. 九虎:战国时,秦昭王用范睢谋,逐魏冉等四贵,起任纤、乐毅等贤能,号曰“九虎”。这里借指皇帝的亲信或朝廷的权臣。 12. 纶音:皇帝的诏令。
去完善
赏析
《和刘守韵》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刘守韵的赞赏。首先,诗人用“使君元是一高僧”来赞美刘守韵的高雅气质和超然物外的境界,暗示他是一位才情横溢的诗人。接下来,诗人通过比较刘守韵与元稹、白居易(元刘)和王之涣、王之望(郊岛)之间的差异,强调了刘守韵的独特之处。在诗人的眼中,刘守韵的诗作如同浮云出岫,自然天成,而非刻意为之,这是他对刘守韵的高度评价。最后,诗人希望刘守韵能够继续发扬这种自然天成的创作风格,以博大的胸怀扫除世俗的纷扰,成为文坛的翘楚。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对古诗词的独特见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和刘守韵》是南宋诗人吴儆的一首和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150年左右,正值宋金对峙时期。在这一年,作者吴儆任建康府教授,同时他也曾在金国生活过一段时间,对当时的社会风貌有较为深刻的了解。 吴儆所处的时代,政治局势动荡不安,民族矛盾尖锐。在这种背景下,诗人感慨万千,通过对刘守韵的和诗,表达了他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以及对和平生活的渴望。他希望自己能像古代的贤者那样,为国家出谋划策,为百姓谋福祉。然而,现实的无奈让他感到无能为力,只能将希望寄托在下一代的身上。 吴儆的人生经历丰富,他曾多次担任地方官员,对民生疾苦有着深切的了解。在他的诗歌中,经常可以看到他对百姓的关爱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而这种情怀,也是他在那个特殊时期创作的源泉。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