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葛溪

标题包含
葛溪
一道碧琉璃,灵源杳不知。 寒通炼丹井,润接放生池。 钓叟相从处,仙翁有到时。 徘徊无所见,月艇去犹夷。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一条清澈的河流,源头深远难以捉摸。寒冷的河水流入炼丹的水井,滋润着旁边的放生池塘。钓鱼的老人时常相伴于此,神仙也会时不时地来到这个地方。在附近徘徊却看不见任何人影,乘着月色的小船逐渐离去,显得悠然自得。
去完善
释义
1. 碧琉璃:指清澈的水流,这里形容葛溪水流的清澈。 2. 灵源:指水的源头,这里可能指葛溪的源头。 3. 炼丹井:古代传说中神仙用来炼制仙丹的井,这里可能指的是葛溪附近的某个古迹。 4. 放生池:古代皇帝或达官贵人用来放生的水池,这里可能指的是葛溪附近的一个景点。 5. 钓叟:钓鱼的老人,这里可能是许仲蔚对他在葛溪垂钓时所见景色的描述。 6. 仙翁:古代传说中的仙人,这里可能是许仲蔚想象出来的画面。 7. 月艇:月光下的船,这里可能是许仲蔚描绘他在葛溪夜游时的情景。
去完善
赏析
《葛溪》是南宋诗人许仲蔚所作的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诗。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力和细腻的笔触,通过对葛溪美景的生动描述,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与热爱之情。 首联“一道碧琉璃,灵源杳不知”,形象地描绘了葛溪清澈见底的水面如同绿色的琉璃,源头深远难寻。诗人通过这一描写,表现出葛溪的神秘美丽以及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颔联“寒通炼丹井,润接放生池”,进一步揭示了葛溪周边的景致。炼丹井意味着道家修仙之地,放生池则象征着佛家慈悲为怀的理念。这两句诗不仅表现了葛溪附近浓厚的宗教氛围,也突显了诗人对不同信仰的尊重和包容。 颈联“钓叟相从处,仙翁有到时”,展示了葛溪岸边寻常百姓和仙人雅士共同活动的场景。在这里,钓鱼的老人和修仙的道人相互依存,共同享受着大自然的恩赐。这种和谐的景象反映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 尾联“徘徊无所见,月艇去犹夷”,抒发了诗人面对如此美景时内心的感慨。在月光下,诗人乘船畅游葛溪,尽管没有见到特别的美景,但仍然陶醉其中。这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的由衷赞美,以及对生活恬淡宁静的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葛溪》是唐代诗人许仲蔚创作的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诗作。这首诗以葛溪的清澈流水、美丽风景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这首诗歌的创作时间为唐朝时期,当时中国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文人墨客们热衷于游山玩水,欣赏自然美景,同时也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悟。 在这个时期,许仲蔚的人生经历丰富多样,他曾担任过官员,后因厌倦官场而辞官回乡。这使得他有更多的时间去关注大自然,感受生活的美好。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这种情感在《葛溪》这首诗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此外,唐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繁荣时期,社会政治稳定,经济发展迅速,文化艺术空前繁荣。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文人墨客们更加崇尚自由,追求个性的表达。许仲蔚作为这个时代的一员,他的诗歌作品也受到了这种时代精神的影响。 总之,《葛溪》这首诗是在唐朝这个繁荣时期的背景下,由经历过人生起落的许仲蔚创作的一首诗。它以其独特的视角和优美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寻找生活真谛的过程。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