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财参自在天
善财得法犹儿子,工巧仍参自在天。若悟菩提同戏事,不应缚律更枯禅。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善行积累了财富如同得到了智慧的传承,就像拥有了技艺和自由的天地;如果能领悟到智慧与游戏之间的相似之处,我们就不应该再被戒律束缚而失去了生活的活力。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善财:指擅长财富的人。
2. 参:参与,这里指学习。
3. 自在天:佛教用语,指无忧无虑的神仙生活。
4. 工巧:技艺巧妙。
5. 若悟菩提同戏事:如果领悟到菩提智慧就像玩游戏一样轻松愉快。
6. 不应缚律更枯禅:不应该拘泥于教条而忽视生活的乐趣。

去完善
赏析
《善财参自在天》是宋代诗人陈克的诗作。这首诗借用了佛教经典中的故事情节,表达了诗人对禅宗佛法的理解和感悟。
首句“善财得法犹儿子”,以善财童子为例,说明了参悟佛法如同亲子相传,需要虔诚学习。次句“工巧仍参自在天”则意味着无论是技艺还是智慧,都需要向自然和内心寻求领悟。
紧接着的“若悟菩提同戏事”是对佛法精神的深层解读,意味着当人们真正理解菩提(觉悟)的真谛时,一切世俗之事都如同戏剧般无足轻重。最后一句“不应缚律更枯禅”则提醒人们在领悟佛法的过程中,不要过分拘泥于形式,束缚自己的心灵,而是要时刻保持心灵的开放和活泼。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入浅出的道理,将禅宗佛法的精神生动地呈现出来,让读者在品味诗意的同时,也能对佛法有更深的理解和体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善财参自在天》是南宋词人陈克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词创作于公元1127年,正值宋徽宗和宋钦宗被金国俘虏的靖康之难时期。当时北宋灭亡,南宋建立,时局动荡不安,战乱频发。
陈克,号赤城居士,福建人,他一生奔波,晚年才在临安安定下来。这个时期,他经历了世事沧桑,目睹了民生疾苦,感慨万分。他的词作往往寓含着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忧虑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无奈。
在这首《善财参自在天》中,陈克以善财童子的形象自比,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命运多舛的感慨。善财童子本是佛教传说中的一个小沙弥,他在求道的路上参拜了五十三位菩萨,最后终于觉悟成佛。陈克以此典故表达了自己虽然历经磨难,但仍然坚持信念,勇往直前的心志。
此外,这首词也反映了当时的时代背景。靖康之难后,南宋政权岌岌可危,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之中。陈克通过对善财童子形象的描绘,表达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国家的期望。同时也体现了他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深忧虑。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