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曹大夫
客从南英到掲阳,十有五年困长道。
囊资空竭奴仆愁,气象尘埃颜貎老。
天矜穷悴幸有缘,太守曹公看客好。
孤舟薄舣即趋门,一笑相迎见懐抱。
道途险易人佚劳,俄顷咨询无不到。
旌轩雍容屈临顾,袖出缄封相燕劳。
舍舟东溪宅西湖,西湖风光画不如。
是日佳筵在连理,宾从翕集何舒徐。
大斗所酌真醍醐,珍肴异果琼瑶铺。
巨觞?灔巡数劝,惟恐不醉非宾娱。
别有芙蕖对芳席,五干十花图在壁。
万龙齐干玉森森,回看华轩笼翠碧。
熙熙台上柳青青,众乐亭前松植植。
尔乃盘桓四十日,尊罍时展情无斁。
不知海内为主人,几人似公真好客。
观公政治诚有伦,合居廊庙居海濵。
子厚在桺南蛮欣,文翁在蜀西鄙驯。
天心帝意诚念远,故为远俗迂良臣。
愿公不日居陶钧,大开东阁罗冠绅。
烹庖鼍龙脯麒麟,布被底下卧平津,天涯地角尽阳春。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游客从南方英州来到揭阳,十五年来被困在漫长的道路上。
行囊空空,奴仆忧愁,容颜苍老如尘土。
幸运的是,我受到上天的怜悯和关照,得以遇见太守曹公这位热情的主人。
我孤舟靠岸,立刻受到了他的热情欢迎。
他关切地询问我在旅途中的困难和收获,无所不问。
他仪态大方地光临寒舍,并亲切地拿出书信慰问我。
他招待我入住东溪,欣赏美丽的西湖风景,这如画的美景非笔墨所能描绘。
当天,我们在美好的连理树下举办了丰盛的宴席,宾朋欢聚一堂,气氛轻松愉快。
美酒佳肴,珍馐美馔,大家都尽情畅饮,生怕不尽兴。
另有莲花相伴,五干十花的壁画点缀于壁。
万株翠竹摇曳生姿,华美的亭台楼阁尽收眼底。
熙熙攘攘的戏台上柳树郁郁葱葱,众多的乐者演奏着欢快的音乐。
我在那里逗留了四十天,时常举办酒宴,大家感情深厚,从不厌倦。
世界上能像您这样热情好客的主人真是少见。
您的治理才能卓著,本应身在朝廷却甘愿驻守海滨。
就像柳子厚在南蛮之地也能欣喜自得,文翁在成都西边也使民风纯朴。
天子圣明,深知民心,所以选拔贤才来改善地方风俗。
愿您早日飞黄腾达,在东阁广纳英才,为国家建设鞠躬尽瘁。
待您功成身退之时,便可安享晚年,悠然自得。
去完善
释义
1. 南英:地名,位于今中国广东省。
2. 揭陽:地名,位于今中国广东省揭阳市。
3. 囊资:随身携带的财物。
4. 太守:古代官职名,为一地方的最高行政长官。
5. 薄舣:靠近停靠。
6. 道途:道路。
7. 佚劳:安逸和疲劳。
8. 旌轩:指官员出行的仪仗。
9. 雍容:形容仪表庄重。
10. 屈临顾:亲自光临探访。
11. 舍舟:离开船只。
12. 东溪:古地名。
13. 宅西湖:住在西湖边。
14. 连理:比喻恩爱夫妻。
15. 翕集:聚集在一起。
16. 大斗:大型酒器。
17. 醍醐:酥酪中提炼出来的油。
18. 珍肴:珍贵的菜肴。
19. 琼瑶:美玉。
20. 巨觞:大型酒杯。
21. ?滟:可能为错别字,无法确定具体含义。
22. 巡数劝:轮流多次敬酒。
23. 宾从:宾客随从。
24. 芳席:芬芳的酒宴。
25. 五干十花:形容众多花朵盛开。
26. 万龙齐干玉:形容树木繁茂。
27. 华轩:华丽的车辆。
28. 熙熙:热闹欢乐的样子。
29. 尊罍:酒器。
30. 无斁:不厌倦。
31. 合居:应该居住在。
32. 廊庙:朝廷。
33. 子厚:唐朝文学家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
34. 文翁:汉朝政治家,曾任蜀郡太守。
35. 天心帝意:皇帝的旨意。
36. 故为远俗迂良臣:故意任命远离世俗的贤良之臣。
37. 陶钧:陶铸之意,指培养人才。
38. 开东阁:打开东侧的门。
39. 罗冠绅:招揽士绅。
40. 烹庖:烹饪。
41. 鼍龙:鳄鱼。
42. 脯麒麟:麒麟肉。
43. 布被底下卧平津:指过上平静幸福的生活。
44. 天涯地角:形容极远的地方。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颂了曹大夫的热情好客与治理才能。首联描绘了诗人历经十五年艰辛求知的道路。颔联和颈联通过对比自己贫困的处境和曹大夫的慷慨招待,表现出其关爱他人、尊重知识的态度。接下来作者详细描述了酒席的丰盛和场景的宜人。尾联则寄寓了对曹大夫施展抱负的期许,并赞美了他的贤能治国。整首诗以旅途劳累为背景,借由画面生动的美景和热情周到的招待,突显了曹大夫的非凡品质和高尚情操。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上曹大夫》是宋朝著名诗人郑侠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创作于北宋神宗时期,大约公元1068年左右。此时,正是北宋政治斗争激烈、社会矛盾激化的时代。
在这一年里,郑侠曾任右司谏,负责监察官员的失职和不法行为。当时,由于朝廷中的派系之争,许多正直的官员受到排挤和打压。郑侠对此深感痛心,于是写下了这首抒发忧国忧民情怀的诗篇。
在这个特殊时期,北宋朝廷内部存在着保守派和改革派的对立。神宗皇帝试图通过改革来解决国家存在的问题,但遭到了保守派的强烈反对。在这样的背景下,郑侠作为一名关心国家命运的官员,对朝廷的政治局势深感忧虑。
在这首诗中,郑侠以“新柳无颜色,旧莺余意声”开篇,表达了春天里的哀愁之情。紧接着,他以“群木已枯死,独立似含情”的形象,抒发了自己对国家和人民的关爱之心。最后,他以“傥知甘露味,莫作老聃生”的呼唤,希望朝廷能够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国家的困境。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