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幽居

标题包含
幽居
萧条深巷寄门墙,城郭村居事异常。 石展地衣三药径,锦围天柱十花樯。 幽禽隔树钩胶语,异草揺风合和香。 不觉冬归与春到,但知无事日偏长。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郑侠(1041年-1118年),字介夫,号一拂居士,福州福清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 郑侠出身贫寒,自幼勤奋好学,年轻时曾游学于京师太学。庆历五年(1045年),他中进士,历任县令、监察御史等职...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与生活悠闲的诗。现在我来为您逐句翻译成白话文: 1. 萧条深巷寄门墙:在萧条寂静的小巷深处,家家户户的大门紧闭。 2. 城郭村居事异常:城郭里的乡村人家,生活平静祥和,与世无争。 3. 石展地衣三药径:路边的石头上铺满了各种植物的地衣,这些都是药材,有三条小路通往不同的方向。 4. 锦围天柱十花樯:这里有如锦绣般美丽的树木,有十条开满鲜花的小径。 5. 幽禽隔树钩胶语:树上住着幽静的鸟儿,它们之间偶尔会互相交流,但是距离适中,不会让人觉得吵闹。 6. 异草揺风合和香:各种奇特的草本植物随风摇曳,散发出迷人的香气。 7. 不觉冬归与春到:不知不觉间冬天已经离去,春天已经悄然来到。 8. 但知无事日偏长:在这里的人们只知道日子一天天过得很安详。
去完善
释义
1. 萧条:这里指冷清的景象。 2. 深巷:形容小巷子深远。 3. 寄门墙:字面意思指靠着墙壁,这里可以理解为在家中。 4. 城郭:城市的外城墙,这里代指城市。 5. 地衣:一种苔藓植物,常附生在地面或树干上。 6. 三药径:形容小径两边长着三种药材的植物。 7. 锦围:这里指繁花似锦的景象。 8. 天柱:这里形容树木的高大。 9. 花樯:指挂满花朵的竹竿。 10. 幽禽:指在深幽环境中生活的鸟类。 11. 隔树:形容鸟儿在树林中鸣叫。 12. 钩胶语:指鸟儿的鸣叫声如同用胶水黏在一起的声音。 13. 异草:指稀有且美丽的草本植物。 14. 揺风:形容风吹过的样子。 15. 合和香:指各种香气混合在一起的味道。 16. 不觉:不知不觉的意思。 17. 冬归与春到:形容冬天过去春天到来的情景。 18. 但知:只知道的意思。 19. 无事:没有事情发生。 20. 日偏长:白天的时间变长的意思。
去完善
赏析
《幽居》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所寓居的田园景象,以幽静、闲适的意境展示出诗人的高洁情操和对自然的亲近。首先,诗人用“萧条深巷”和“城郭村居”两个场景形成对比,表明虽然身处城市边缘,却有着远离喧嚣的生活。然后,通过描述园林中的细节,如“石展地衣”、“锦围天柱”等,展现出了园林风光的美丽。紧接着,诗人又以“幽禽隔树钩胶语”和“异草揺风合和香”表达对自然的敬畏之心。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超然物外的心境,仿佛忘记了四季更迭,只感受到宁静而悠长的日子。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幽居生活的热爱以及对宁静淡泊的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幽居》是北宋时期著名文人郑侠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幽静的生活环境和超脱世俗的情怀。创作于北宋哲宗年间(1068-1077年)。 在这个时期,郑侠因其才华出众而受到朝廷的关注和选拔,他曾任秘书省校书郎、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助手。然而,他在变法过程中逐渐发现王安石的举措存在很多问题,导致民生疾苦,于是决定上疏反对新法。此后,郑侠遭到贬谪,被迫离开汴京,来到安徽休宁地区幽居。 这一时期的北宋社会,正值新旧党争激烈之时。神宗即位后推行变法改革,起用王安石等人进行政治经济改革,史称“熙宁变法”。但新法在实施过程中出现许多问题,引发社会各阶层的不满。尤其在农业、教育、科举等领域,新法对百姓的影响尤为显著。郑侠因上疏陈述民间疾苦而被贬谪,这也是当时政治斗争复杂背景下的一个缩影。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郑侠写下了《幽居》一诗。他以自然景致为喻,表达了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争斗的厌倦。同时,他也将这种情感寄托在对乡村田园生活的描绘中,传达出宁静致远的思想境界。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