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鸥渚
主人无机心,兕虎皆可入。
君看小渚中,岂特群鸥集。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家主心无杂念,野兽都能来串门。
请看那水中小洲,那里不仅仅是海鸥集会的地方。
去完善
释义
机心:心机,狡诈的用心。比喻害人之心。《庄子·天地》:“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
兕虎:兕与虎。泛指猛兽。
去完善
赏析
《集鸥渚》是宋代诗人郑侠创作的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诗作。诗人在作品中通过对“主人”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于和谐自然的向往和追求。
首先,诗人通过描述“主人无机心”这一场景,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这里的“无机心”是指没有恶意、没有贪婪之心,体现了主人的善良、宽容和大度。这样的主人,无论对人对物都充满了仁爱之心,因此能吸引犀牛、老虎等猛兽来到他的身边。这也象征着人类与动物共同生活的美好愿景。
接下来,诗人通过描述“君看小渚中,岂特群鸥集”的景象,进一步强调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主题。在这里,诗人以群鸥聚集的小渚为例,表达了对这种景象的喜爱和赞美。这种景象不仅展示了大自然的美丽,更传达出人与动物之间互信互爱的精神纽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集鸥渚》是北宋诗人郑侠的一首描写自然景观的诗歌。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北宋时期(960-1127年),具体时间未详。在这个时期,中国社会相对稳定,经济和文化发展迅速,尤其是汴京(今河南开封)成为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郑侠,字介夫,号大涤翁,南宋兴化军(今福建莆田)人,生卒年不详。他性格刚直,博学多才,擅长诗画。在北宋末年,他曾担任皇宫中的翰林院待诏,但因反对王安石的变法而被贬谪至偏远地区。在这个过程中,他亲眼目睹了民间的疾苦,于是绘制了一幅《流民图》,反映民众的痛苦生活,上呈给皇帝,请求废止新法。皇帝看到后非常震惊,最终废除了部分新法。这个故事充分展示了郑侠忧国忧民的情怀和对民众生活的关注。
《集鸥渚》这首诗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在这个时期,中国的经济重心逐渐南移,江南地区逐渐成为富饶的鱼米之乡。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对和平年代的珍视。这首诗充满了浓厚的文人气息和浪漫主义色彩,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去完善